室間隔缺損(ventricular septaldefect,VSD)為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畸形,多單獨存在,亦可與其他畸形合併發生。本病的發生率約佔成活新生兒的0.3%,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25%~30%。由於VSD有比較高的自然閉合率,約佔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10%。在上海早年的文獻報道的1085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中,VSD佔15.5%,女性稍多於男性。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但是外科治療創傷大,併發症發生率高,佔用醫療資源多,術後對患者有一定不良的心理影響。因此,外科治療不是一種理想的治療選擇。1988年Lock等首次應用雙面傘關閉VSD以來,已有多種裝置應用於經導管VSD的介入治療,如CardioSEAL雙面傘、Sideris鈕釦式補片和彈簧圈等,但由於操作難度大,併發症多,殘餘分流發生率高,均未能臨床推廣應用。2002年Amplatzer在房間隔缺損封堵器和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研製的基礎上,研製出膜周部偏心型VSD封堵器併成功應用於臨床,使全球室間隔缺損介入治療得到快速發展,治療例數成倍增加,顯示出其明顯的治療優勢,但是,在介入治療前要掌握一定的指標:青海省心血管病專科醫院心外科王黎明
一、介入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一)明確適應證
1. 膜周部VSD(1)年齡:通常≥5歲。(2)體重大於 15 Kg。(3)有血流動力學異常的單純性VSD,直徑>3mm,<14mm。 (4)VSD上緣距主動脈右冠瓣≥2mm,無主動脈右冠瓣脫入VSD及主動脈瓣返流。(5)超聲在大血管短軸五腔心切面9~12 點位置。
2.肌部VSD>3mm。
3.外科手術後殘餘分流。
4.心肌梗死或外傷後VSD。
(二)相對適應證
1.直徑小於3mm,無明顯血液動力學異常的小VSD。臨床上有因存在小VSD而併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例,因此,封堵治療的目 的是避免或減少患者因小VSD併發感染性心內膜炎。
2.嵴內型VSD,缺損靠近主動脈瓣,成人患者常常合併主動脈瓣脫垂,超聲和左心室造影多低估VSD的大小。儘管此型VSD靠近 主動脈瓣,根據目前介入治療的經驗,如缺損距離肺動脈瓣2mm以上,直徑小於5mm,大多數患者可成功封堵,但其長期療 效尚需隨訪觀察。
3.感染性心內膜炎治癒後3個月,心腔內無贅生物。
4.VSD上緣距主動脈右冠瓣≤ 2mm,無主動脈右冠竇脫垂,不合並主動脈瓣返流,或合併輕度主動脈瓣返流。
5.VSD合併Ⅰ度房室傳導阻滯或Ⅱ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
6.VSD合併PDA,PDA有介入治療的適應證。
7.伴有膨出瘤的多孔型VSD,缺損上緣距離主動脈瓣2mm以上,出口相對集中,封堵器的左心室面可完全覆蓋全部入口。
(三)禁忌證
1.感染性心內膜炎,心內有贅生物,或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
2.封堵器安置處有血栓存在,導管插入徑路中有靜脈血栓形成。
3.巨大VSD、缺損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後可能影響主動脈瓣或房室瓣功能。
4.重度肺動脈高壓伴雙向分流。
5.合併出血性疾病和血小板減少。
6.合併明顯的肝腎功能異常。
7.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操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