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是句至理名言,不過更準確一點的說法應該是“生命在於科學運動”。那麼,如何運動才是科學運動?才有益於健康呢?向您推薦——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是由美國空軍運動研究室的庫珀博士(Dr.kenneth H.Cooper)首先提出的。他根據大量的實驗得出結論:人在20歲到60歲這一時期若缺乏有氧運動,將使組織器官受損,心臟、胃腸、肌肉、骨骼的功能、身體的抵抗力都將下降30%。那麼什麼是有氧運動呢?
有氧運動也稱有氧代謝運動。顧名思義,它是通過有氧代謝提供能量的運動。運動的時候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故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運動的時候體內是缺氧的,因此才表現為氣喘吁吁。但有氧運動則恰恰相反,也就是說,在做這種運動的時候我們的體內始終有充足的氧氣供應,人體肌肉獲得的氧氣比平常高出十倍。
做好有氧運動並不那麼簡單,首先要求運動量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而這個強度是適中的、可以忍受的,強度過大、過小都不行。強度過大就會缺氧,強度過小則達不到鍛鍊的目的。其次,有氧運動還必須持續一段時間,至少是二十分鐘以上。概括地講,有氧運動是一種有節奏的、達到一定強度,並持續一段時間的運動。最有代表性的是步行、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跳健身舞等。
短跑運動員的百米衝刺不是有氧運動,短時間內的劇烈運動幾乎耗盡了體內的氧氣,以至於運動員跑完了還不停地“拉風箱”,以償還欠下的“氧債”。青年情侶慢慢悠悠地散步也不是有氧運動,因為散步者的運動強度不夠。一口氣從一樓爬到六樓,雖然運動強度可以,但由於持續時間短,達不到健身的目的,因此也不能算是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全方位的。鍛鍊時運動者的全身都動員起來,心跳速度加快,心臟功能得到了鍛鍊,把更多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呼吸的深度和頻率增加,使氣體交換增加、血液氧含量增加;血液迴圈速度加快,新陳代謝加快;廢物排洩增加;脂肪消耗增加;全身臟器也處在一種和諧的運動中;肌肉和骨骼在運動中得到強化;神經系統也在運動中得到加強……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奇蹟就會發生:運動者的心臟將變得強有力、肺活量加大,氣體交換能力加強,血壓、血脂和血糖將會調整到最佳狀態,骨骼密度增加、骨質疏鬆減輕,多餘脂肪被消耗,體格變得健美,心理狀態也能得到改善。
朋友們是不是有點躍躍欲試的想法了?
1、我適合做有氧運動嗎?
首先要確定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適合做有氧運動。在運動之前,最好請醫生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做一次檢查,如心肺功能檢查、心電圖檢查等,然後作出客觀評估。這對四十歲以上者和慢性病患者尤為重要。
一般來講,各種疾病的急性期、活動期,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需要臥床休息的患者不宜做有氧運動。慢性心肺疾病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有氧運動。
2、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
只要能使心率加快到一定的範圍並維持一定時間的運動都可以採用,最常見的有氧運動是快步行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跳迪斯科、健身操等。應選擇自己喜歡的、有條件達到的、能夠長期進行的運動。
3、找到適合的運動量
運動量包括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計算適合運動量的方法很簡單:測定運動時的心率。正常成人的心率是每分鐘60到80次左右,通過測量脈搏就能得知。
有氧運動要求達到的運動心率的計算方法是:(220-年齡)×60%~80%。舉例來講:一個60歲的人的運動心率是220-60=160,再乘以60%~80%=96~128,也就是說,這個人的運動心率範圍在每分鐘96~128次之間。開始運動的頭幾次,應經常停下來測量脈搏,讓心率維持在要求的範圍之內,適應之後就不必頻頻進行脈搏監測了。
有氧運動的時間一般是每週2~6次,每次持續20至60分鐘,鍛鍊次數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應視體力情況而定,高齡、體弱及患病者的運動次數和持續時間要少些。
4、進行有氧運動的注意點
(1)運動前的熱身:準備活動的好處之一是使心率漸漸提高,讓心血管系統逐步做好大強度運動的準備,這樣運動起來更安全;二是使各個關節與肌肉的溫度、彈性及柔韌性增加,減少運動可能帶來的肌肉、韌帶及關節損傷。準備工作要有5到10分鐘,可以先進行柔韌性練習,然後逐一活動身體的各個關節,特別要活動好腕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及腰背部。做幾次深呼吸再開始慢跑或其它活動。
(2)運動後的調節:無論從事何種有氧運動,突然停止甚至坐下、躺下都十分有害。因為突然停止運動會妨礙血液迴流到心臟,進而造成腦缺血,輕者頭暈,重者可能失去知覺。正確的做法是逐步放慢速度及活動強度,繼續活動3到5分鐘,同時做些上肢活動和全身關節活動,讓心率慢慢降下來。
(3)循序漸進:無論運動強度還是持續時間,都應該逐步增加,一般經過幾個星期才能將運動強度調整到最佳,切不可急於求成,盲目冒進,以免發生意外。
(4)持之以恆:有氧運動是一項長期的鍛鍊,只有經年累月地堅持練習,才能達到去病強身、延年益壽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