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目前人類所有癌症中惟一可以通過早期預防和治療消滅的癌症。宮頸癌存在一個較長的、可逆轉的癌前病變期,從普通宮頸炎症發展到宮頸浸潤癌,一般需要10年至15年甚至20年的時間。如果能在這個癌前病變時期得到及時診治,就能避免病變發展為威脅生命的浸潤性癌。但遺憾的是,因為宮頸癌早期無病症又普遍缺乏早篩意識,80%的患者確診時已是浸潤癌。
近年來,該病發患者群呈年輕化趨勢,平均發病年齡由10年前的52歲降到現在的45歲,最小17歲至18歲。研究表明,宮頸癌與早婚、過早性生活及性生活混亂相關。年輕女子吸毒、吸菸也是宮頸癌高發的原因。目前,我國宮頸癌死亡率佔總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對於宮頸癌,樹立“早篩”意識,定期到醫院檢查尤為重要。
1、HPV基因檢測可及早發現宮頸癌
高危型HPV(人乳頭瘤病毒)是導致宮頸癌的首要元凶。開展系統有效的篩查,可使宮頸癌死亡率下降50%~80%。雖然我國從2009年起啟動了包括宮頸癌檢查在內的“兩癌”篩查專案,但宮頸癌篩查普及率仍比較低,對於宮頸癌的早診斷早治療是一個挑戰。此外,國內治療宮頸癌主要手段為放射治療(中晚期首選)和手術切除(早期),治療後複發率高。要從源頭上預防宮頸癌,還需將疫苗應用和篩查手段結合起來。
HPV病毒共有14種高風險的HPV病毒株,其中HPV16和HPV18風險最高,這兩種病毒可導致70%的宮頸癌病例。香港大學巴氏塗片化驗室病理學主管張雅賢說,有高達75%的女性在一生的某一階段會感染HPV,大多數女效能夠憑藉自身免疫力清除這個病毒,但是如果是長期持續感染HPV,宮頸處於反覆感染的狀況,細胞往往就會發生變異,則很有可能引起宮頸癌。研究還發現,感染HPV16或HPV18的女性,發展為宮頸癌前病變的風險比不攜帶這類病毒的女性高35倍。因此,從理論上講,預防宮頸癌最關鍵在於預防感染HPV16或18,及早發現並且處理它們。
2、疫苗接種不能取代宮頸癌篩查
導致宮頸癌的主要“黑手”是人乳頭瘤病毒(HPV)。宮頸表面的鱗狀細胞和宮頸黏液一起發揮保護作用。感染HPV後,大部分女性自身能清除體內的病毒。但是,有不到10%的女性無法把病毒清除乾淨,導致病毒的持續性感染。這樣,HPV便與宮頸鱗狀細胞的DNA整合,使得鱗狀細胞發生病變。HPV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性傳播。有統計指出,80%的女性都曾在一生中感染過HPV。
而疫苗正好是預防女性持續感染HPV病毒,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HPV疫苗有兩種:四價疫苗(針對6型、11型(主要引起生殖道疣)、16型、18型(主要引起宮頸及陰道腫瘤)HPV)和二價疫苗(針對16型、18型HPV)。前者適用於9歲~26歲女性,後者適用於10歲~25歲女性。儘管兩種疫苗都可使接種者對16型和18型HPV產生免疫,而70%的宮頸癌也是由這兩種HPV引起,但是,其他亞型的HPV仍可使接種者患上宮頸癌,因此,疫苗接種不能取代宮頸癌篩查,接種者仍要接受與未接種者相同的篩查。
3、疫苗最好在青春期前就注射
到境外接種宮頸癌疫苗並不便宜,需打3針,每針幾千元。因此,目前到境外接種疫苗的女性多為高收入人群,其中大多數已處於性活躍期。“一旦有了性經驗,就意味著可能已接觸過HPV病毒,甚至受到了感染。再打疫苗的話,保護效果就沒有那麼理想了。”專家提醒,宮頸癌疫苗的最佳接種時間是在女性有第一次性行為之前,最好能像乙肝疫苗一樣,在女性幼小時就進行普種。據瞭解,國外接種HPV疫苗的人群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即將進入青春期或者正當花季的女孩。
疫苗雖有上述侷限,仍不失為降低感染風險的積極預防手段。不過,從防範宮頸癌的角度來看,“熟女”預防宮頸癌,未必要抱定疫苗這一棵“樹”。“感染HPV後,病毒可潛伏在細胞內若干年,一旦機體免疫力降低,潛伏的病毒可恢復活動。”。
4、定期婦檢比宮頸癌疫苗更可靠
目前最佳的檢查組合方案為TCT(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加HPV檢測。宮頸細胞學檢查和HPV檢測相結合,能測出絕大部分高度和低度的病變。對女性而言,少置辦幾瓶護膚品或幾件衣服就可瞭解自身健康風險。
做TCT和HPV檢查需在婦檢時採集標本,用專用的小刷子在宮頸上刷取若干細胞,只消幾分鐘時間,不痛也沒有創傷。檢查前也不需要做什麼準備,只要避開月經期就可以了。若檢測HPV為陰性,可1~2年查一次宮頸細胞學。如果檢測HPV為陽性,應3~6個月複查一次TCT。如果兩項檢查皆為陽性,“升級”為宮頸癌的風險要高很多,還需要進行陰道鏡檢查。
婦科醫生建議,六類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尤其要注意定期婦檢:一是性生活過早;二是較早生育或多次生育的女性;三是有多個性伴侶,或配偶有多個性伴侶的女性;四是男性伴侶包皮長或患生殖器皰疹等性傳播疾病;五是有宮頸病變,如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等;六是有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等家族史。一旦出現不正常陰道出血,尤其是性生活後出血,應馬上進行宮頸篩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