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身抗體臨床意義分類可分為:
1、疾病標誌性自身抗體:此類自身抗體只出現於某種AID中,絕少出現於其他疾病中,對AID的診斷價值大,但種類較少且敏感性低,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中的抗Sm抗體(敏感性20%-30%)、抗核糖體P蛋白(rRNP)抗體(敏感性20%-30%)、抗增殖性細胞核抗原(PCNA)抗體(敏感性僅為2%-7%)。
2、疾病特異性自身抗體:此類自身抗體在某種AID中敏感性高,在其他疾病也可出現,但敏感性低,如SLE中的抗雙鏈DNA(dsDNA)抗體(活動期敏感度70%-80%,特異度90%-95%),也可見於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疾病(敏感性低於10%)。
3、疾病相關性自身抗體:此類自身抗體與某種AID相關密切性,但在其他疾病也可出現,且敏感性不低,如原發性乾燥綜合徵(pSS)中的抗SSA抗體和抗SSB抗體,陽性率分別為70%和40%,對pSS診斷意義大,但也常出現於SLE中,陽性率分別為50%和30%。
4、疾病非特異性自身抗體:
此類自身抗體可在多種AID中出現,不具疾病診斷特異性,如抗核抗體(ANA),可見於多種結締組織病中,被作為結締組織病的篩選實驗。
5、生理性自身抗體:在正常人中常存在針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體,此類自身抗體效價低,不足以引起自身組織的破壞,但可以協助清除衰老蛻變的自身成分,起到免疫自穩效應,其出現的頻率和滴度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常見的自身抗體有抗核抗體、類風溼因子、抗平滑肌抗體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