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動脈下段損傷臨床上最為多見,好發於兒童,尤以肱骨髁上骨折時多見,主要引起前臂及手部肌群的缺血性攣縮,稱之為Volkmann缺血攣縮。
一、發病原因
除槍、彈可致傷外,區域性骨折刺傷亦較常見。
二、發病機制
肱動脈上接腋動脈(大圓肌下緣),下方止於肘窩下2.5cm處;再向下則分成尺動脈及橈動脈兩支。其損傷發生率高,除槍傷及彈片傷外,肱骨幹及肱骨髁上骨折是平時造成其受損的常見原因。在肱骨中段易伴有橈神經及正中神經損傷,在髁上部則主要以正中神經受累為多見,總的伴發率可達60%~70%。
前臂及手部肌群的缺血性攣縮有哪些食療方法?
1、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
2、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
3、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