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科 副主任醫師 張勤

  實驗室檢查:
  1、視引發脈搏脫漏的病因不同而不同,應常規檢查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情況;

       2、檢查甲狀腺功能、腎功能情況;

       3、檢查血沉、抗“O”、免疫功能和心肌酶譜等等。
  其他輔助檢查:
  1、心電圖檢查是診斷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首先在心電圖各導聯中找出一個P波比較明顯的導聯,測量P-P間隔,決定心房率。觀察P波的規律、P波的形態是否正常,P-P間隔是否一致,找出形態異常者、過早發生者、過緩者、竇房阻滯或停搏。其次瞭解QRS波的規律及形態。QRS時間不寬,形態正常,說明激動起源於房室束分支以上,來自竇房結、心房或交接區,統稱為室上性;如QRS增寬,形態奇異,則來自房室束分支以下為室性。測量R-R間隔是否相等,找出過早搏動或逸搏。然後分析P波與QRS波的關係,每一個P波之後,是否均跟隨QRS波,P-R間期是否固定。通過以上心電圖分析確定主要節律,是竇性心律或異位心律。異位心律應瞭解是主動性抑或被動性,來自心房、交接區或心室。同時注意是否有干擾或傳導阻滯等。在分析心電圖時尚須注意有無基線不穩等,以免將偽差誤認為心律失常。

  對複雜的心律失常,應選擇P波較明顯的導聯作較長的描記。一般選用Ⅱ或aVF導聯同步描記,便於分析P波的規律及形態。如常規心電圖導聯描記P波均不明顯,可加描記S5或CR1導聯,以顯示P波。前者負極(紅色)置於胸骨柄,正極(黃色)置於胸骨右緣第5肋間,將導聯選擇鈕撥至Ⅰ導聯位置描記;後者將負極(紅色)置於右前臂,正極(黃色)置於胸骨右緣第4肋間,也取Ⅰ導聯位置描記(圖5)。
  2、24h動態心電圖又稱Holter監測。

       是一種在活動情況下連續24~72h記錄心電圖的方法,可提高心律失常的檢出率。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心律失常的診斷及觀察藥物治療效果。曾報道常規心電圖正常的62例患者,經24h動態心電圖監測,30例(48%)發現有各種心律失常。患有心悸、頭暈、暈厥等與心律失常有關症狀的患者,常規心電圖未發現心律失常,如以動態心電圖監測24h,可能檢出頻發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間歇出現的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動態心電圖還可進行定量分析,確定異常心律出現的次數;各種期前收縮的總數及佔24h內全部心搏的百分比;出現陣發性心動過速的次數;以及每次持續的心搏數。此外,還可以發現無症狀的心律失常;觀察自覺症狀與心律失常的關係;以及心律失常是否因活動而誘發或於安靜中出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