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肥胖與腹型肥胖是肥胖的兩種主要型別。與全身肥胖相比,腹型肥胖患者與糖尿病慢性合併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更為密切。儘管已有研究表明腹型肥胖與尿白蛋白相關,但腹型肥胖患者DKD風險是否高於全身肥胖患者這一問題,目前尚無相關報道。為解開謎題,我們進行了兩項臨床研究,研究A是一項橫斷面研究,研究B是為期5年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A納入101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全身肥胖評估引數包括體質指數(BMI)、總體脂百分比(TBF)、脂肪體質指數(FMI),腹型肥胖評估引數包括腰圍(WC)、腰高比(WHtR)、內臟脂肪組織(VAT)。該試驗中,慢性腎臟疾病1、2、3~5期患者分別為470、374、172例。雖然全身肥胖引數和腹型肥胖引數的升高均可能導致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的降低,但Logistic迴歸分析顯示,全身肥胖引數(BMI、TBF、FMI)與DKD風險的相關性在校正VAT後消失。校正BMI後,與WC、WHtR或VAT較低者相比,上述引數中等或較高者的DKD風險更高。進行多因素校正後,WC、WHtR或VAT與DKD仍顯著相關。
研究B共納入279例基線無DKD的T2DM患者。基於全身肥胖引數BMI和腹型肥胖引數WC、WHtR、腰臀比(WHR),採用三分位數法將受試者分為低、中、高三組,以評估全身肥胖及腹型肥胖與DKD風險的相關性。6年隨訪後,41例患者eGFR ≤ 60 ml/min·1.73 m2。通過未校正模型、WHtR校正模型及多因素校正模型,均未發現BMI與DKD的相關性。但在校正BMI後,腹型肥胖引數與DKD顯著相關。
上述兩項研究均表明,與全身肥胖相比,腹型肥胖與DKD的相關性更密切,且腹型肥胖與DKD的相關性獨立於BMI及年齡、糖尿病病程、血壓、血糖、藥物使用等這些已知的危險因素。而廣泛用於評價全身肥胖的引數BMI,在校正腹型肥胖引數後,與DKD風險無顯著相關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