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空症又名捉床摸空徵。摸空徵多見於重病譫妄時,如傷寒、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重症肺炎、肝昏迷和其他毒血癥、酒醉以及使用過量鎮靜劑後和阿托品中毒時。當病人見上肢呈無目的摸索運動,此時多伴輕度意識障礙,喪失定向力,並伴煩躁不安、說胡話、話多而無條理等,即謂摸空徵。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引發摸空症的主要病因吧!瞭解這一點對於更好的進行預防和治療很有幫助。那麼引發摸空症的主要病因有哪些呢?
1、斑疹傷寒:是由斑疹傷寒立克次體(Rickettsia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斑疹傷寒〔typhus)乃是由立克次體所致的急性傳染病。流行性斑疹傷寒是由普氏立克次體所致,經體蝨傳播,以冬春季為多。地方性斑傷寒是由於摩氏立克次體感染所致,以鼠及鼠蚤為媒介,以夏秋季為多。地方性者比流行性者病情較輕
2、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的病原體1934年在日本發現,故名日本乙型腦炎,1939年我國也分離到乙腦病毒,解放後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改名為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病毒屬於黃病毒科(Flaviviridae)病毒直徑40nm,核心30nm,成20面體結構,呈球形,電鏡下見此病毒含有正鏈單股RNA大約由10.9kb組成,RNA包裝於單股多肽的核殼C中,包膜中有糖基化蛋白E和非糖基化蛋白M。E蛋白是主要抗原成分,它具有特異性的中和及血凝抑制抗原決定簇,M和C蛋白雖然也有抗原性,但在致病機制方面不起重要作用。病毒分子量為4.2×106。用聚丙醯胺電泳分析乙腦病毒顆粒,發現至少有三種結構蛋白——V1、V2和V3,其分子量分別為9.6×10^3、10.6×10^3和58×10^3。V3為主要結構蛋白,至少含有六個抗原決定簇。乙腦病毒為嗜神經病毒,在胞質內繁殖,對溫度、乙醚、氯仿、蛋白酶、膽汁及酸類均敏感,高溫100℃2min或56℃30min即可滅活,對低溫和乾燥的抵抗力大,用冰凍乾燥法在4℃冰箱中可儲存數年,病毒可在小白鼠腦內傳代,在雞胚、猴腎及Hela細胞中生長及繁殖,在蚊體內繁殖的適宜溫度是25~30℃,已知自然界中存在著不同毒力的乙腦病毒,而且毒力受到外界多種因素的影響可發生變化。
3、毒血癥:是指細菌毒素從區域性感染病灶進入血液迴圈,產生全身性持續高熱,伴有大量出汗,脈搏細弱或休克。病因是各種致病細菌產生的外毒素。外毒素是蛋白質,主要在細菌生長繁殖過程中釋出,產毒菌多為革蘭陽性菌,少數是革蘭陰性菌。
4、肝昏迷: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綜合病徵,以意識障礙和昏迷為主要表現。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肝昏迷兩大類。又稱肝性腦病。
肝昏迷的病因有懸肝韌帶先天軟弱或後天變性,腹肌張力減弱及腹內壓降低等。肺氣腫、右側大量胸腔積液及右肺下型積液也可促使肝下垂。
急性肝昏迷的病因主要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化學藥品或毒蕈(xùn)中毒、急性妊娠脂肪肝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