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位分為主動體位和被迫體位,臨床上以被迫體位多見,即指病人因為疾病的需要被迫保持一種姿勢。常見的被迫體位有去枕平臥位、中凹臥位、半坐臥位、端坐位、側臥位、頭高足低位以及頭低足高位。
治療:
1、去枕平臥位常見於椎管內麻醉術後病人,目的是防止因顱內壓減低而引起頭痛。
2、中凹臥位常見於休克病人,目的是增加回心血量,進而增加心輸出量,以減輕休克危險。
3、半坐臥位常見於腹部有炎症或腹部手術的病人,採取這種體位的目的是減少傷口處張力,緩解疼痛。
預防:
1、按摩:可促進血液淋巴迴流,防止或減輕浮腫,對患肢也是一種感覺刺激,有利於恢復。按摩應輕柔、緩慢、有節律地進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強制性手法;對肌張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用安撫性質的推摩,使其放鬆,而對肌張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則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經點穴以增療效。
2、被動運動:病人昏迷或其它原因(如全癱、嚴重合並症)在數日後仍不能開始主動活動者,應做患肢關節的被動運動,每日兩次以上,直至主動運動恢復。活動順序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循序漸進,緩慢進行,幅度從小至大以牽伸攣縮的肌肉、肌腱和關節周圍組織,要多做與縮傾向相反的活動,特別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後,踝背及指關節的伸展活動,但切記粗暴,因癱瘓早期關節周圍肌肉鬆弛,暴力易致軟組織損傷,特別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另外,被動運動可與按摩交替或配合進行,並鼓勵患者適當地用健肢作被動運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