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科學餵養寶寶簡直是個巨大的難題。
前有婆婆媽媽等長輩支招,後有朋友圈各類餵養知識轟炸,讓你都搞不清楚這些資訊的真真假假。是啊,關於輔食餵養的各類謠言真的不要太多,估計每個媽媽都會聽過那麼幾個,被搞得暈頭轉向。
下面就總結出幾個常見的輔食流言,讓媽媽們少走些彎路!
流言一:米湯容易消化有營養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時,家裡的長輩就會告訴你,煲點米湯吧,有營養好消化!即使你買了營養米粉給孩子吃,長輩也會嘮叨著自家做的米湯營養不輸營養米粉,也更放心可靠……
然而,被長輩們高看的米湯並沒有那麼神奇,它甚至被營養學家稱為最糟糕的輔食之一,原因則是營養價值非常低!
大米的主要成分為澱粉,本身蛋白質含量並不高,再把它熬成湯營養價值就更低了。平日裡寶寶喝米湯,基本就是喝水喝飽了(米湯含水多),並沒有攝入多少營養和熱量,長此以往,不利於寶寶身體發育。
流言二:豆製品會導致寶寶性早熟
你是否也聽過一些關於豆製品的驚悚新聞?例如“XX常年喝豆漿導致乳腺癌”、
“XX吃太多豆製品導致性早熟”……這些新聞報道,讓不少人都聞“豆”色變,不僅自己少吃豆製品,還不敢給寶寶吃了,生怕寶寶吃出性早熟。
其實,這是冤枉豆製品了。豆類含有的所謂植物雌激素其實並非是激素,只是因為它們的結構與人體的雌激素中雌二醇相似,並且與人體的雌激素受體有親和力,故而把它們稱為植物雌激素。它不僅不會讓人體雌激素過高導致乳腺癌,還能幫助調節體內雌性激素。而且,寶寶從食物中能攝取“類雌激素”量很微小,一般的食用量根本不會讓寶寶性早熟,目前也沒有任何權威機構明確表示兒童要少吃豆類製品。所以,豆製品作為優質的蛋白質和鈣質來源,寶寶還是能放心地吃。
流言三:吃飯吃粥後,奶就不重要了
當寶寶吃粥吃飯後,有些家長就會覺得喝奶不重要了,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輔食上。
其實,一歲前,寶寶吃奶才是正事!輔食只不過是作為輔助存在。千萬不要把注意力全放在輔食上面,光吃輔食還滿足不了寶寶的能量和營養需求。
建議不要喂太多粥水、菜水、果汁等營養低、飽腹感強的食物,以免影響到寶寶喝奶。
流言四:輔食越爛越好消化
寶寶剛開始吃輔食時,媽媽最擔心的就是寶寶被食物噎住。於是,給寶寶準備的輔食,先在各種料理機裡精心弄碎弄軟,再弄成軟糊糊的一團給孩子吃,想著這樣既安全又好消化。
其實,總是給寶寶吃糊狀的食物,就會讓寶寶難以接觸乾的或者硬的食物,孩子的口腔肌肉就難以得到鍛鍊,導致口腔敏感,長大一點後更容易挑食;此外,寶寶牙齒沒得到充分的咀嚼鍛鍊,會影響牙齒的發育甚至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而且,食物越精細,營養流失越嚴重,經常吃爛糊食物很容易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流言五:輔食要全吃光才會飽
對於許多媽媽而言,餵食就是一場戰爭。好不容易弄好輔食,想讓孩子多吃點,他卻手腳並用地拒絕你,還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弄得到處都是,簡直要氣死媽。
其實,寶寶的胃口大小不是固定的,有時候上頓吃多了,下頓就會吃少一些;有時候喝奶量多了,輔食就會吃少一些。況且,寶寶有時候對某些輔食的味道不感興趣,暫時還接受不了它,也會拒絕用餐。
當媽的一定要尊重寶寶的這些正常生理反應,別一個勁地逼迫孩子吃飯,否則孩子容易對進食產生反感,下次進食時就更不配合了。
流言六:寶寶的第一道輔食應吃蛋黃
不知從何時起,身邊不少媽媽都相信寶寶的第一道輔食應吃蛋黃,原因是營養豐富,含鐵量高。
其實不然,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沒有營養學家建議把蛋黃當做寶寶的首選輔食。因為寶寶的首選輔食,必須是富含鐵的食物。而蛋黃的含鐵量卻並不如傳說般那樣高,甚至有點低,且所含的鐵為磷酸鐵,比較難被寶寶吸收。建議寶寶在接受富含鐵的輔食之後,才逐漸嘗試蛋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