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新增輔食後不愛吃奶了,是該斷奶的意思嗎?”
“我家寶寶吃什麼拉什麼,是不是不吸收?該怎麼辦啊?”
“寶寶新增輔食後有點便祕,正常嗎?”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寶寶新增輔食後出現的“不正常”現象,以及餵養建議。
厭奶
新生兒先天就喜歡甜味和鹹味,排斥苦味和辣味。當寶寶接受了一種自認為很好的味道,比如果汁、鈣水、大人飯菜等,就會對味道平淡的配方粉甚至母乳失去興趣。因此,當寶寶在新增輔食後出現了“厭奶”的現象,多屬於心理問題導致。
餵養建議
1、給寶寶新增輔食的時候,不要太“重口味”,以免出現厭奶的現象。
2、過早新增甜食或是鹽,還會導致寶寶偏食,所以不贊成過早給孩子新增果汁、菜水、鈣水等帶味液體。
3、想要糾正寶寶的厭奶問題,首先要確定寶寶喜歡哪種味道,再用這種味道作為引子,使寶寶逐漸恢復對奶的喜好。
腹瀉
給寶寶新增輔食初期可能會出現耐受不好的現象,腹瀉就是其中之一。
遇到不耐受現象,若不嚴重,可以維持已新增量繼續觀察3天。若情況趨於好轉,堅持到恢復正常後再加量或是增添新食物。除此之外,腹瀉不僅會在輔食新增之初出現,也會在進食不當時出現。比如:輔食量偏多、輔食性狀偏粗、餵養時間不合理等,這種情況下,家長更應關注奶攝入的問題。
餵養建議
1、將配方粉換成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可持續1-2周;已新增輔食的嬰兒出現腹瀉,無需完全停掉,可保持餵食米粉和菜泥,因為如果將輔食停掉勢必增加奶的攝入。
2、如寶寶腹瀉不止,無改善且服藥後效果不明顯,家長應儘快將孩子的大便標本置於塑料盒或保鮮膜內送到醫院檢查,以便儘早確定原因,尋找有效治療方法。
便祕
新增輔食後寶寶出現便祕與纖維素的攝入有關。母乳中的低聚糖、配方粉等食物中的益生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等都是膳食纖維的來源。
同時,便祕與腸道功能的狀況也有關係。腸道內的細菌,主要是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可敗解食物中的纖維素,產生短鏈脂肪酸,同時伴有很多水分,從而使大便變軟。
餵養建議
1、給寶寶新增輔食,食物加工得過細、過精,好的方面就是有利於營養的吸收與生長;不利的方面就是食物殘渣少,使纖維素攝入不足,導致便祕。因此食物加工的程度要適合孩子。
不同加工方式可造成不同接受狀況。如煮熟雞蛋黃要比蒸雞蛋羹容易吸收,煮爛的肉泥要比攪拌機絞碎的肉泥容易吸收。此外,注意青菜的供給,也有利於腸道健康,預防便祕。
2、如果服用鈣劑後出現便祕,這就說明鈣質吸收不良。沒有被吸收的鈣,在腸道中與沒有被吸收的脂肪形成“鈣皁”,鈣皁也就是導致便祕的主要原因。鈣質吸收不好,主要原因是食物中鈣質已足,再服用鈣劑就會導致鈣皁的形成。所以這種情況正常餵養期間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
大便中有較多原始食物
如果嬰兒大便中可以見到原始食物的跡象,說明寶寶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也說明給寶寶提供的食物相對較粗。
消化功能不僅包括胃腸功能狀況,還包括咀嚼能力。如果嬰兒還未萌發磨牙(大牙),即便已具有咀嚼動作,但不會有咀嚼效果。比如大便中可見顆粒狀物質,說明對蔬菜消化的不好,但不要因此就停止進食蔬菜。家長可將蔬菜,特別是綠葉菜,在滾開的水中燙軟,並用刀剁碎後繼續給寶寶餵食。經過短期“鍛鍊”過程,寶寶的胃腸道即可接收。
餵養建議
家長可以通過性狀較粗的食物來鍛鍊孩子的胃腸道功能,但鍛鍊期間性狀較粗的食物不能成為食物的主流性狀。比如米粉中可適當新增少許米粥,菜泥中可適當新增少許小塊狀蔬菜類。
性狀稍粗的食物新增過早,不太會影響吞嚥,但會影響腸道對食物的吸收——就是便便中可見顆粒狀物質。鍛鍊期間,家長要把握好度,性狀較粗的食物比例過大,可能會影響孩子對營養素的吸收。
寶寶不愛吃輔食
對於寶寶不愛吃輔食,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應該主要是大人的錯誤所致。比如:早期開始新增果汁;大人吃飯時給孩子嘗一些成人食品;給孩子頻繁吃保健品或不必要的藥物(鈣劑、蛋白粉、牛初乳等等)。這樣可誘導孩子的味覺過早發育,造成孩子出現對配方奶或常規輔食(米粉等)不感興趣。
餵養建議
家長還是從平常餵養和生活中做起,不要過早給孩子新增鹽等調味品。鹽攝入過早、過多都會誘發孩子今後成人期出現高血壓等疾病。
新增輔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每個寶寶的狀況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寶爸寶媽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新增某種輔食後即使寶寶腹瀉、便祕甚至嘔吐,爸媽都不要慌,首先停掉這種輔食,其次多觀察,找出問題的根源,用科學育兒的方法幫忙寶寶成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