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媽媽都時時關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如果孩子稍有發燒不適,很快就會被細心的媽媽發現,但很多媽媽卻沒有注意留心觀察一下孩子的小舌頭有什麼變化。只有孩子吃飯不好或是訴說舌頭疼痛時,媽媽才會讓他張開嘴巴,看看嗓子紅不紅,可也不會注意孩子的小舌頭有什麼變化。即使發現孩子的小舌頭上有一層厚厚的東西,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原因引起,更不知道應如何預防和處理這種情況。其實,孩子的小舌頭上大有學問,媽媽可透過孩子的小舌頭巧識一些疾病。
正常孩子的小舌頭應該是什麼樣子?
正常健康的孩子的舌體應該是大小適中、舌體柔軟、淡紅潤澤、伸縮活動自如、說話口齒清楚,而且舌面有乾溼適中的淡淡的薄苔,口中沒有氣味。一旦孩子患了病,舌質和舌苔就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其實,小舌頭就像反映孩子身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尤其是孩子的腸胃消化功能更是在小舌頭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媽媽對小舌頭的變化能夠有所瞭解,就能及早發現孩子的異常,防患於未然。這樣就可使孩子減少生病,更加健康地成長。
一、孩子發熱時
孩子感冒發燒,首先表現在舌體縮短,舌頭髮紅,經常伸出口外,舌苔較少,或雖然有舌苔但苔少發乾。如果發熱較高,舌質絳紅,說明孩子熱重傷耗津液,所以孩子經常會主動要求喝水。如果同時伴有大便乾燥,往往口中會有穢濁氣味。這種情況經常會發生在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或傳染性疾病的初期,媽媽應該引起重視。發熱嚴重的孩子,還可看到舌頭上有粗大的紅色芒刺,猶如市場上的楊梅一樣,這種楊梅舌多見於患猩紅熱或川崎病的孩子。
處理對策:
1、應注意及時為孩子治療引起發熱的原發疾病,並及時進行物理降溫或口服退熱藥物。
2、注意多給孩子飲白開水,少食油膩食物及甜度較大的水果。
3、可購買新鮮的蘆根或者幹品蘆根煎水給孩子服用。
二、孩子不愛吃飯時
有的孩子平時就很能吃,一看到喜愛的食物就會吃很多。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看到孩子吃得多,不但不加以勸阻,還會很高興,不停地鼓勵孩子多吃。這樣,就會使孩子吃得過多、過飽,消化功能發生紊亂。往往到了第二天,孩子就可能會不愛吃飯,還有的孩子出現肚子脹氣、疼痛,嚴重時還會發生嘔吐,吐出物為前一天吃下而尚未消化的食物,氣味酸臭。
小一點的孩子會由於食積導致腹瀉,此時觀察孩子的小舌頭,可看到舌上有一層厚厚的黃白色垢物,舌苔黏厚,不易颳去,同時口中會有一種又酸又臭的穢氣味道。這種情況多是因平時飲食過量,或進食油膩食物,脾胃消化功能差而引起。
處理對策:
1、當孩子出現這種舌苔時,飲食要清淡些。對於食慾特別好的孩子,應該及時提醒每餐適量,以使腸胃道得到充分的休息。
2、如果孩子一旦出現乳食積滯,可酌情選用“保和丸”、“健胃消食片”或“王氏保赤丸”等中成藥,消食導滯,保證大便暢通。
3、可以採用雞內金15克、茯苓10克、山楂30克煎水服用,每日一劑。
4、如果孩子的大便乾燥,腹脹明顯,可以用炒二醜15克、生黃芪15克煎水服用,也可起到消食導滯的作用。
三、孩子的小舌頭像地圖時
地圖舌是指舌體淡白,舌苔有一處或多處剝脫,剝脫的邊高突如框,形如地圖,每每在吃熱粥時會有不適或輕微疼痛。地圖舌一般多見於消化功能紊亂,或孩子患病時間較久,使體內氣陰兩傷。
患有地圖舌的孩子,往往容易挑食、偏食、愛食冷飲、睡眠不穩、亂踢被子、翻轉睡眠,較小一點的孩子易於哭鬧、潮熱多汗、面色萎黃無光澤,體弱消瘦,怕冷,手心發熱等。
處理對策:
1、多吃新鮮水果和新鮮並顏色深的綠色或紅色蔬菜,同時注意忌食煎炸、燻烤、油膩辛辣食物。
2、可用適量的龍眼肉、山藥、白扁豆、大紅棗,與薏米、小米同煮粥給孩子食用,如果配合動物肝臟一同食用,效果將會更好。
3、如果孩子面色白、脾氣較煩躁、汗多、大便幹,多為氣陰兩傷,可用百合、蓮子、枸杞子、生黃芪適量煲湯飲用,將會使地圖舌得到改善。
四、孩子的舌頭光滑無苔時
有些經常發燒,反覆感冒、食慾不好或有慢性腹瀉的孩子,會出現舌質絳紅如鮮肉,舌苔全部脫落,舌面光滑如鏡子,醫學上稱之為鏡面紅舌。出現鏡面舌的孩子,往往還會伴有食慾不振,口乾多飲或腹脹如鼓的症狀。
處理對策:
1.對於鏡面紅舌的孩子千萬不要認為是體質弱,而給大補或多食肥甘油膩食物。應該多食豆漿或新鮮易消化的蔬菜,如花菇、黃瓜、西紅柿、白蘿蔔等。
2.可將西瓜、蘋果、梨、荸薺榨汁飲用,或是早晚用山藥、蓮子、百合煮粥給孩子食用,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特別提示:
1、新生兒的舌質紅、無苔和乳嬰兒的乳白色苔屬於正常現象,媽媽不要過於緊張。
2、一些孩子吃了某些藥品或食物,往往也會使舌苔變色,如吃紅色糖果後舌苔可呈紅色,吃楊梅、橄欖後舌苔會變成黑色,喝橘子水、吃蛋黃後舌苔會變黃厚,這些均不屬於病苔。一般來講,染苔的色澤比較鮮豔而浮淺,而病苔不易退去,可以利用這一點進行區別,千萬不要將正常的舌苔誤認為病苔而虛驚一場。
3、嬰幼兒體質很弱,發現異常要及時到醫院就醫,對於大點的孩子,辨別其舌質的變化可作為孩子健康情況的參考,但絕對不能根據情況完全自行處理,必要時一定要去醫院診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