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精液是生娃用的,但有更多關於精液的事實,你可能並不瞭解。
一、精液裡除了精子,剩下的幾乎都是水
精液裡主要就兩個部分,精子和精漿液。精子是生孩子必須的「小蝌蚪」,也就是一個雄性的生殖細胞,而精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沒錯,90% 以上都是水。
此外,精液中還少量含有一些脂肪、蛋白質之類的營養物質,這些是給精子提供能量的,至於那些造謠說精液可以做補品的,還是省省吧,安心喝牛奶、吃雞蛋比這個強多了。
二、射精不會傷元氣
說到這個,損失精液,大傷元氣的有(che)趣(dan)說法有很廣泛的群眾基礎。
其實精液並不是什麼寶貴資源,前面說過,精液由精子與精漿液組成,精漿液主要成分就是水,只要喝足夠的水一般不會缺;而精子會不斷在睪丸中產生,太多了就會溢位,也就是遺精這個現象的來源。
研究發現,每天每立方厘米的睪丸組織能產生 200 萬個精子,也就是說每個男性的睪丸每天能夠產生幾千萬至上億個精子。這些精子即使不排出體外,最終也會老化、死亡,被人體處理掉。看看這強大的「生產力」你也該明白了,只要不過度性交,射精不會讓人「大傷元氣」。
三、只蹭蹭,不進去也可能懷孕
就像不靠譜的「體外射精避孕法」一樣,即便精液只是射在陰道口,也有一定的概率讓女性懷孕。因為精子在離開男性的身體後,還能存活 2~5 天,如果男女雙方都很「精壯」,活力很強的精子游入陰道,正好碰上排卵期出來的卵子,還是有可能懷孕的。
四、精液質量跟生活習慣很有關係
精子喜歡比較低的溫度,所以它們都願意待在一個獨立的空間——陰囊的睪丸裡。通常陰囊的溫度會比人的體溫低 2 ℃ 左右,因為睪丸只有在溫度低一點時,才能保持在最佳工作狀態。建議大家穿寬鬆透氣的內褲,不要穿過緊的牛仔褲,少泡桑拿和熱水浴。精液質量與飲食和營養也有關,一旦缺乏鋅、維生素 C、維生素 E 等物質,精子的生產和質量便會受到影響,這樣的精液受孕能力會變弱,從而導致男性不育。抽菸、喝酒、作息不規律等習慣同樣會導致精液質量下降……其實只要你願意,至少有一百種不良生活習慣能讓精液質量變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