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科 主任醫師 王明月

  首先介紹有關矮小症和生長遲緩的幾個概念,並指出各個概念之間的異同點,以便於臨床上進行正確地診斷和鑑別診斷。根據目前臨床現狀分析生長激素治療矮小類疾病的優勢與侷限性,從中醫藥和營養治療矮小類疾病取得的進展,尋求可以與生長激素互補的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方法,總結在臨床工作中開展中西醫綜合干預治療矮小類疾病及偏矮身材的體會。

  1、有關的幾個概念

  1.1 矮小症:是指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參照值-2SD或第3百分位。

  1.2生長激素缺乏症:由於腺垂體合成和分泌生長激素缺乏,或者由於生長激素結構異常所致的生長髮育障礙性疾病。

  1.3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症:上述1和2的組合。

  1.4特發性矮小症(ISS):生長激素水平正常,不伴有潛在病理狀態的身材矮小。是一個排除性診斷,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更多的ISS發現存在下丘腦-GH-IGF-1軸的功能缺陷,而不再屬於ISS。包括:家族性身材矮小;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無明顯遺傳特性的原因不明性矮小。

  1.5營養性矮小(營養不良性矮小):由於各種疾病或飲食習慣不良致營養攝入不足或吸收障礙所致。一般在矮小發生前l~2年已有體重不增,繼之呈現生長速度減慢,重要特徵是體重落後超過身高落後。血中生長激素升高,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l低下為其重要特徵,顯示營養不良時的生長激素抵抗狀態。

  營養性矮小的發病率:福建省婦幼保健院從1998年11月―2006年6月,到兒保科矮身材專科就診的矮小兒童,按照WHO推薦的NCHS(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為參照人群進行評價。發現有752人屬於矮小症,矮小原因有:

  小於胎齡兒(4.65%)、體質性發育遲緩(13.30%)、家族性矮小(10.64%)、生長激素缺乏症(9.97%)、晚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3.46%)、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4.79%)、營養不良性矮小(47.87%)。

  1.6生長遲緩:生長遲緩除包括了身高屬矮小之外,單位時間內生長速度緩慢。生長速度緩慢是指生長速度低於同齡、同性別(-2標準差)或每年身高增加小於正常兒:

  3歲前小於7釐米/年;3歲到青春期小於5釐米/年;青春期小於6釐米/年;3歲以內的生長遲緩,可能就是以後的矮小症。

  全球生長遲緩發病率較高的6個國家為:阿富汗、蒲隆地、衣索比亞、馬達加斯加、東帝汶和葉門。這些國家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達50%或更高,而在阿富汗,該比例高達59%。生長遲緩兒童數量最高的前10個國家分別為:印度、中國、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衣索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菲律賓和坦尚尼亞。

  經濟落後國家引起生長遲緩的最常見原因是貧窮相關的營養不良;而在發達國家,營養性生長遲緩主要見於進食障礙兒童(厭食、偏食、異食癖等)。

  中國學齡前兒童營養不良生長遲緩列全球第二:200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對外宣稱,中國至少有1270萬兒童患有“生長遲緩”。中國疾控中心在2010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全國5歲以下兒童的“生長遲緩”率在9.9%。城鎮為3.4%,農村則高達12.1%。

  2011―2020《中國兒童發展綱要》中首次提出兒童身高問題。要求十年內兒童生長遲緩率降低到7%。

  1.7偏矮身材:兒童身高低於同民族、同地區、同年齡、同性別的平均身高減1個標準差,或身高值在第50百分位與第3百分位之間者為偏矮身材。

  2、生長激素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症的優勢與侷限性

  早在1920年就發現了生長激素的存在,年幼的動物一旦切除腦垂體,生長髮育就停止了。科學家本想利用動物垂體提取的生長激素治療人的疾病,但毫無成效。原來,分子結構的種屬差異性難以跨越,動物生長激素的氨基酸順序與人類不同,根本無法在人體內發揮生理功能。後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人們合成了人生長激素的DNA片段,利用分子克隆技術擴增、克隆,獲得人生長激素的完整基因。再通過質粒植入大腸桿菌,經培養、發酵及後處理後即可得到目的物――重組人生長激素。

  美國FDA自1985年批准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用於生長激素缺乏症的治療,這是促進該類患兒身高增長的唯一有效藥物。由於藥物安全性高,2003年FDA又批准該藥用於特發性矮小的治療,現在,適應症已逐漸擴大到Turner綜合徵、腎功能不全和其它因病所致兒童矮小症。

  以上因素影響許多患兒後期的“可持續性治療”,也影響了最終的療效和終身高。根據中華醫學會統計,全國4―15歲生長髮育遲緩的矮小患兒總數約為700萬人,目前,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療的患者不到3萬名。

  同時,生長激素治療也受到骨齡等因素的限制,下列情況需停用生長激素治療:1、治療後身高大於正常成年身高-2SD;2、接近成年身高,即生長速度小於50px/年;3、男孩骨齡大於16歲,女孩骨齡大於14歲。實際上有許多家長和患兒對身高大於均值-2SD但低於均值尚不是他們的期望值,特別是身高處於-1SD左右的患兒,仍希望在骨骺線完全閉合之前發揮最大的生長潛力。這些都是單純醫用生長激素不能解決的問題。

  還有一部分患兒在青春期之前,可能存在暫時性生理性生長激素分泌低下,實際上這些患兒並不是真正的生長激素缺乏症,他們到青春期體內生長激素分泌又會達到正常水平。臨床上這部分患兒可能不合理地接受了生長激素治療。

  線性生長的機理很複雜,不單單是生長激素的作用。生長激素雖是促生長素軸的核心,但其涉及的生長調控環節不下十餘處,任一環節缺陷都可致生長障礙。而近年分子生物學進展更進一步發現了相應的分子病理學基礎,不但包括直接與促生長有關的肽類及其受體基因變異,還有一些是轉錄因子以及受體後通路異常。而營養又與促生長素軸調控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絡,疾病又可以通過對營養的影響以及疾病本身對促生長素軸產生影響。

  營養線上性生長中的作用如何,目前已經有大量研究。

  3、營養與中醫藥治療生長遲緩、營養不良性矮小研究進展

  3.1能量/蛋白質

  能量-蛋白質營養不良的兒童常常出現體重下降及身高增長不足。動物試驗證實:即使是短期(48~72h)禁食也可引起骨骼縱向生長速率下降;生長板的高度、每列增殖層及肥大層軟骨細胞數量、末端肥大軟骨細胞高度均下降且排列紊亂。

  能量/蛋白質對線性生長影響的人群研究,多於20世紀70年代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多數研究顯示,不論是正常兒童或是生長遲緩兒童,增加能量攝入僅可增加體重,對線性生長並無影響。然而,也有研究結論相反,如在瓜地馬拉進行的長期干預試驗中發現,同時補充能量和蛋白質可以促進線性生長,但其增長仍不能達到期望水平。

  營養與線性生長關係的研究在發達國家資料較少,2005年有學者報道,在發達國家特發性矮小兒童中,採用生長激素治療前和治療的第一年,能量攝入量與生長速度呈正相關;另有研究顯示,發達國家患有進食障礙的兒童平均身高矮於對照組 。

  上述結果顯示,單一能量/蛋白質的攝入與線性生長關係尚不肯定。

  3.2微量營養素

  研究提示,生長遲緩兒童存在上述微量營養素缺乏,但給予單一或是組合的營養素補充後,效果卻很不一致。2013年KVRadhakrishna等研究顯示正常足月兒從4月齡起補充鋅至18月齡,可明顯增加皮褶厚度,而對線性生長無影響。

  由於微量營養素干預對於線性生長的效果結論並不完全一致,因此,對於現有的干預研究進行Meta分析很有必要。關於微量營養素與線性生長的Meta分析最早見於2002年,KHBrown等通過分析33篇對18歲內兒童(n=2637)的研究,評估了鋅補充與兒童生長間的關係。結果顯示,鋅補充在改善身高方面具有輕~中度的效果,尤其是對那些研究之初即有生長遲緩的年幼兒童。另一篇2004年的Meta分析顯示,單一補充鐵和VitA不能有效改善生長,而多種微量營養素聯合補充對生長可能有益。此後,隨著微量營養素干預成為改善兒童健康的具有較好成本效益的策略後,研究其對於生長方面的作用廣泛開展,甚至進行了多中心的國際性研究。2009年的Meta分析,對5歲內兒童採用單一或聯合微量營養素干預的隨機對照研究文獻進行了評估,共納入鐵干預試驗27項,VitA干預試驗17項,鋅干預試驗43項。結果顯示,與其它Meta分析結果一致,鐵及VitA不能改善線性生長;而補充鋅除了對改善身長的體重具有微弱效果外,對身高或是體重的增長無顯著性效果;分析了多種微量營養素聯合干預研究20項(均含有鋅),提示多種微量營養素補充有助於改善線性生長。

  2011年,A Imdad等共分析了發展中國家小於5歲兒童36項鋅補充的研究,單獨預防性給予鋅製劑對5歲內兒童有促進線性生長的作用。同期,URamakrishnan等分析多種維量營養素(超過3種微量營養素)對5歲內兒童的益處,該文中分析了45篇對照研究和6個Meta分析,其中兩個Meta分析及部分干預試驗提到多種微量營養素補充比單一營養素或安慰劑更有效增加線性生長,尤其是在微量元素廣泛缺乏的地區。由此可見,對於微量營養素與線性生長間的關係可能需要更多的關注鋅及多種微量營養素的聯合應用。

  3.3 綜合營養與中藥結合干預的研究

  韓國學者對216只雜交育種幼豬進行綜合營養補充劑、中藥提取物和對照研究。結果:綜合營養補充劑和(P<0.01< span="">)中藥提取物均能使脊柱長度明顯增加(P<0.01< span="">)。中藥提取物在調節幼豬生長激素分泌中有效。1999年―2001年韓國圓光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排除生長激素缺乏等疾病的營養性矮小157例(男87例,5-14歲,平均11.2±2.4歲; 女70例,4-12歲,平均10.2±2.0歲)。(男孩5.79釐米/年,女孩5.87釐米/ 年)的平均增長曲線。腰脊柱骨密度增加有顯著的效果:男孩6個月後(從基準0.60±0.090.66±0.10,P<0.001;女孩六個月後從基準0.63±0.11 到0.70±0.16,P<0.01)。

  4、中西醫綜合干預治療矮小症、生長遲緩及偏矮身材的體會與展望

  4.1 中醫對矮小、生長遲緩的認識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骨的生長髮育,有賴於腎精及腎氣的充盈;腎氣分陰陽,陰陽失衡可導致腎氣作用的發揮,影響小兒的生長。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化生氣血。脾氣健旺,運化正常,則氣血生化有源;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乏源,五臟失養,可致生長髮育遲緩。肝藏血,在體合筋,肝精肝血充足,則筋得其養,若肝血虛,則筋骨失於榮養。心藏神,主血脈,若心血虛,神失所養,夜寐不安,也會影響兒童的生長。陳祺認為矮小症之本是腎虛脾虛。

  治療本病的關鍵是益腎扶脾。治療上予補腎地黃丸加減以溫補腎陽,益腎填精;予四君子湯加味以益氣補中,扶脾助運。錢尚統試從幼齡至青年大鼠的後肢骨的長度、重量以及骨密度的變化來評價健脾補腎類中藥的療效。發現:健脾堅骨組(黃芪、牡蠣等)在骨重量指標方面佔優勢,提示了健脾胃有益於骨生長過程中對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吸收,以利於骨的構建;健脾益腎組(黃芪、杞子、山楂等)在骨長度指標方面佔優勢,提示了骨生長有賴於先天之本與後天之本的協同作用。

  4.2 中藥及綜合干預治療骨齡落後型特發性矮小症的臨床療效觀察

  155例患兒均來自於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生長髮育門診就診,符合小兒特發性矮小症骨齡落後型的患兒。辨證要點:骨齡落後兒童多為脾腎陽虛證。治療原則:溫腎益髓,健脾益氣,輔以益肝胃,安心神。結果:

  4.3 有關中藥干預治療矮小症、偏矮身材的研究與體會

  矮小、生長遲緩的辨證論治,小兒舌苔是辨證的關鍵。腎陽虛證:發稀萎黃,肢冷畏寒,舌淡而胖、少苔,用補腎地黃丸。肝陰不足、腎陰虛證:手足心熱,潮熱盜汗,舌質紅、苔少花剝,用六味地黃丸。中氣虛 ,脾運失健證(脾胃氣虛):面色萎黃,不思飲食,大便稀溏或便祕,舌質淡、苔薄白,用四君子湯、異功散加減。中成藥:補中益氣顆粒、參苓白朮顆粒。積滯傷脾、脾胃溼熱:手足心熱、磨牙、頭汗多,大便爛而酸臭,舌苔黃膩,消積導滯,肥兒丸加減、保和丸加減。脾胃熱滯,熱結傷津:瀉熱生津,清胃散加減。

  近年來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總結出幾種不同情況下的常用中藥處方。骨齡正常偏矮兒童中藥處方:山萸肉、覆盆子、菟絲子等。骨齡偏大偏矮兒童中藥處方:山萸肉、黃柏等。脾腎兩虛證特發性矮小症處方:茯苓、山藥、白朮、太子參等。偏矮身材脾腎氣虛證中藥處方:太子參、白朮、白蓮子、神曲等。

  4.4 各類矮小、生長遲緩患兒的飲食指導

  有益兒童增高五大營養食品:牛奶、沙丁魚、菠菜、胡蘿蔔、橘子。酸奶不宜長期飲用,嬰幼兒適宜母乳、配方奶粉,年長兒適宜純牛奶。口味清淡,少鹽,少油,少吃甜食,不吃油炸、冰凍、膨化食品,不喝碳酸飲料。豆製品、堅果類要經常吃。不能以肉類當主食,肉代謝後易造成鈣流失。每天多喝白開水。餐前、餐中、餐後要少喝水、湯和稀飯等流質、半流質飲食。不能常以稀飯、米粥、麵條當主食。飯量適中,吃8、9成飽,不挑食,不偏食,晚餐不宜過飽,不吃夜宵。培養孩子自我進食的習慣,讓孩子愉悅進食,不要逼迫進食。養成咀嚼習慣,固體食物要咀嚼20-30次,不要狼吞虎嚥。

  4.5 綜合營養的補充

  4.5.1 6個月--36個月:嬰兒營養包。以食物基質為基礎,包含了高密度的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輔食營養素補充品。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D、葉酸、鈣、鐵、鋅等。國家標準委員會和衛生部於2008年12月頒佈標準(GB/T22570-2008)。2009年3月1日實施。2001年-2007年研究結果表明,兒童身長在24月齡時比不補充的高1.3公分;補充1-2個週期後兒童的貧血率由34.8%降到18.5%;兒童24個月的智商比不補充的高出1.3~4.7分;在結束後,跟蹤兒童到6歲,其智商優勢保持到6歲可高出3.1~4.5分。

  4.5.2 3歲以上:小善存、善存小佳維 、小施爾康,補充孩子生長所需的鈣質,同時還富含胡蘿蔔素、B1、VC、VD等多種維生素群。

  4.5.3 上海產“高爾膠囊”――復旦大學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藥理、藥劑、生化、營養、衛生等數十位全國知名專家、教授研製。每100克含:賴氨酸
18~28g 鈣 18~28g 鋅 0.58~0.5g 維生素B6 0.14~0.17g等。

  4.5.4 醫用食品“伊高素”固體飲料

  4.5.5 小球藻――綠藻

  小球藻細胞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多糖、脂肪酸,並富含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鈣、鋅、鉀等元素,具有全面而均衡的營養價值。含特有的促生長因子(CGF)。20g
小球藻粉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約相當於 1kg 普通蔬菜的含量。

  日本、美國以及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將小球藻作為綠色健康食品和飼料新增劑已有近40年曆史。據美國國家宇航局近30年的人類航天食物研究確定,小球藻能夠為宇航員提高必須的氧和食物。小球藻屬中的蛋白核小球藻已被我國衛生部列為新資源食品。

  1966年日本山岸醫學博士曾選擇小學的男女兒童共1000名,讓他們每天服用小球藻,為期12個月;同時,1000名未服用小球藻的男女學童作對照組。結果發現服用小球藻和CGF的兒童在耐力、體力、智力、身高上均超過未給予組,學習成績也優勝很多。這證明小球藻和CGF是生長髮育中的青少年、兒童最佳有機綠色活性營養食品。

  5、小結

  5.1 生長激素治療矮小症有明顯優勢,但存在侷限性。中醫辨證論治療效確切,依從性好,節省醫療費用,與生長激素靈活運用可以作為良好的補充和替代。

  5.2 中藥(包括中成藥)同樣有副作用,不能濫用,尤其應注意補腎中藥對骨齡的影響,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5.3 對於矮小患兒應詳細分析其影響因素:尤其是後天因素營養、運動、睡眠、壓力等,所謂“特發性矮小症”也常常有因可尋。營養性矮小、生長遲緩應注重綜合營養治療,而不是簡單地選擇應用生長激素。

  5.4 偏矮身材不是生長激素的適應症,是“未病”,中西醫綜合干預是適當的選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