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條件改善,小兒的生長髮育越來越引起家長們的重視。例如在我們醫院的兒童生長門診,就常常遇到孩子的家長提出關於兒童生長髮育的諸多問題,下面就談談有共性和代表性的幾個熱點問題。
熱點一:哪些因素影響兒童生長髮育
1、遺傳因素
父母雙方的遺傳因素會影響小兒生長髮育的特徵、潛力、趨向等,面板深淺、頭髮顏色、臉形特徵、身材高矮、性成熟的遲早以及對疾病的易感性等都與遺傳有關。男孩、女孩生長髮育各有其規律與特點,如女孩的語言、運動發育略早於男孩;女孩的青春期也早於男孩,而男孩由於青春期延續時間較長,最終的體格發育明顯超越女孩。因此,評估小兒生長髮育水平時應分別按男女孩標準進行。人體的成年身高70%取決於遺傳因素,只有30%取決於營養、鍛鍊等環境條件。一般父母高子女也高,父母矮子女也矮。還有一些內分泌疾病,比如明顯的生長激素缺乏、性早熟等一些內分泌的問題,都會給孩子身高造成明顯的影響。還有一些像遺傳代謝性疾病、骺軟骨發育障礙、染色體障礙疾病、特納氏綜合症以及染色體問題都會影響身高。
2、營養因素的影響
營養是生長髮育的物質基礎,胎兒從孕母獲得營養,出生後則靠自我攝入。合理的營養應包含足夠的比例適合的熱能、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以滿足孩子們新陳代謝和生長的需要。否則會妨礙機體各器官正常的生長髮育,導致某些營養缺乏症。營養是生長的物質基礎,所以給孩子充分合理的營養,是生長髮育的最根本的保證。小兒如在胎兒時期營養不良,不僅體格生長落後,大腦的發育也受影響。出生兩年內的嚴重營養不良會使孩子體重下降、身高生長受限、機體免疫、內分泌和神經等調節功能低下。孩子每天需要足夠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等。這些營養素都存在於糧食、蛋類、肉類、奶類以及蔬菜水果中。
缺乏蛋白質,人的生長髮育就要受到影響,身材很難長高。因此不僅要保證孩子蛋白質的數量,而且要講究蛋白質的質量。動物性食物,如雞、鴨、魚、肉、蛋、奶,以及大豆製品等,都含有優質蛋白質,應該每天給孩子吃一些。鈣是骨骼生長的重要物質,學齡前兒童每天需要鈣600毫克左右,小學生每天需要800毫克左右,中學生每天需要1200毫克左右。
要多吃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多吃豆製品、蝦皮、骨頭湯和蔬菜,多喝牛奶,“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充分攝取蛋白質的同時還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補充,後者主要來源於穀類的食物。同時要晒太陽,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幫助能轉化維生素D,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有利於骨骼的生長。戰後的日本,非常重視兒童的營養問題,現在日本的新一代青少年身材有了很大變化,一改過去人們印象中的矮小形象,尤其是男性,身高增長尤為明顯。
3、運動因素的影響
運動雖然不能增加遺傳所確定的身高,但可以使遺傳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加速血液迴圈,增強新陳代謝,使骺軟骨細胞得到充足的營養物質,是促進兒童身體發育和增強體質的有效手段。長期鍛鍊者骨骼直徑增粗,骨骼腔增大,肌纖維變組,心臟的收縮力增強,心率減慢,身體素質明顯提高。經常運動的兒童,要比不運動的人最少身高至少會高2-3釐米,多的達到10釐米以上,。運動還可以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生長激素平時處於低水平的脈衝式狀態。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體育活動,比如跑步、跳繩、打球、跳高、跳遠等都有利於長高,即便是舉重、啞鈴、摔跤等所謂負重性、壓迫性運動專案,只要採取中等運動量和間斷性練習,也有益於長個兒。不過,對長高最有效果的鍛鍊專案還是要首推單槓、吊環、打籃球、彈跳、自由體操以及游泳等運動。道理很簡單,引體向上可以拉伸脊柱,促進脊柱骨的生長;跳躍、摸高能夠牽伸肌肉、韌帶,有刺激骨骺軟骨生長的作用;而游泳可以使全身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和鍛鍊。我國的女青年一般20歲左右,男青年一般22歲左右軟骨就完成骨化,不再生長了,因此,欲增加身高的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越早越好。
4、睡眠因素的影響
睡眠時大腦能分泌生長激素,能促進身體長高,孩子應該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垂體的生長激素分泌的重要特點是在入睡後30~45分鐘開始出現陣發性的脈衝式分泌,深睡眠時分泌較多,淺睡眠時分泌較少,清醒時很少分泌。睡眠狀態下的生長激素分泌量是清醒狀態下的3倍左右,所以保證睡眠是有利於長高的。而且這種生長激素分泌大部分在前半夜,所以孩子不能睡覺太晚。兒童期睡眠的時間跟年齡有關,不同年齡差異比較大。一晝夜睡眠時間1-3歲需要10-12小時,4-6歲需要10-11小時,7-10歲就需要10個小時,10歲以上的孩子也不少於9個小時。垂體的促性腺激素,也是在夜間睡眠時出現明顯的陣發性的脈衝分泌,特別在青春期的早期,更是隻有在夜間入睡後才出現陣發性的脈衝分泌。因此保證充足的睡眠對生殖器官及性徵的發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5、其他因素的影響
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教養方式、戰爭、饑荒、經濟蕭條等社會因素對兒童的生長髮育都有重要的影響。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芬霍博士認為,出生時健康的嬰兒,如果長期生活在精神壓抑、父母離異甚至受虐待的家庭裡,會發生成長障礙。據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班牙、朝鮮等失去雙親的孤兒,平均身高比同齡其他國家的兒童低好幾釐米。情緒也會影響孩子長高,所以要多給孩子溫暖和撫愛,使他們精神愉快,健康成長。
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水源清潔等良好的居住環境,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科學的護理,正確的教養和體育鍛煉,完善的醫療保健服務等都是保證兒童生長髮育達到最佳狀態的重要因素。注意衛生,預防疾病。如果孩子不注意衛生或缺乏良好的飲食習慣,就容易生病或患營養不良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自然也影響身體的長高。季節與氣候因素對兒童的生長髮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季節對生長髮育的影響顯著地體現在身高和體重方面,一般地,春季身高增長最快,秋季體重增長最快,炎熱夏天部分兒童則“苦夏”,體重明顯下降。
長期慢性疾病會影響體重和身高的發育,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等對生長髮育的影響更為明顯。身高的異常發育與一些疾病有關,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克汀病、軟骨發育不全、垂體分泌異常引起的巨人症等。如果發現兒童的身高增長出現明顯的異常,家長應及時帶他們去醫院作詳細的檢查,切勿延誤病情。
熱點二、兒童生長髮育的現狀如何
最近一百年以來,世界上多數國家兒童青少年,身材一代比一代長得高大,性發育明顯提前。生長髮育的長期變化首先出現在經濟發達國家,主要見於城市文化生活水平較高的青少年中。日本在戰後經濟發展伴隨著生長加速現象,男女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出現了顯著增長。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兒童少年生長水平也不斷提高,身高的增長以學齡期和青春期尤為明顯,在身高增長的同時,與身高有關聯的如手長、足長、肩寬等形態指標以及機能指標如握力、肺活量等的數值也相應增加。性成熟提前的趨勢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觀察到。當今女孩的初潮年齡提前了很多,隨著月經初潮年齡的不斷提前,第二性徵出現的年齡也逐漸提前,即整個青春期提前。胸圍的增加甚少,身高的增加主要是下肢長的增加,出現體形細長化現象。我國北京、上海和武漢等大城市少女的月經初潮年齡從1960年的14-15歲,提前到1990年的12-13歲。
2005年5月衛生部在北京等9個市的城區及郊區縣進行了第四次兒童體格發育調查。
一是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仍然存在。中西部地區兒童的生長髮育水平明顯低於東部地區;城鄉差異雖然在不斷縮小,但農村兒童的生長髮育水平仍然低於城市兒童。這些差異顯然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兒童的營養狀況和兒童醫療保健能力的差異有明顯的關係。
二是中西部地區部分農村營養不良仍然是影響兒童生長和健康的主要問題。雖然近幾十年來,低體重、生長遲緩和營養不良兒童的發生率明顯下降,但是在中西部地區部分農村,營養不良仍然是影響兒童生長和健康的主要問題。三是城市中兒童超重和肥胖人數明顯增加,且呈快速上升的趨勢。
肥胖不僅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而且與成年期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聯,需要引起全社會和兒童保健工作者高度的重視。調查還發現,3歲以上的兒童身高和體重北方都優於南方。這些差異可能與地理條件、生活飲食習慣以及遺傳因素等有關。北方人主食麵粉、雜糧多,其中所含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熱量、維生素B1等比南方的稻米高。副食品中,北方吃牛羊肉,南方人習慣吃豬肉,而牛、羊肉所含的蛋白質比豬肉高。對南方兒童來說,要提倡飲食多樣化,主食要搭配麵粉雜糧,如在粥內放些赤豆、綠豆、麥片,副食要選擇含蛋白質成分高的品種,如魚、肉、豆腐等。
醫生觀察到,來就診的孩子90%並沒有明顯的病理因素,只有10%的孩子有明顯的病理因素,是需要通過特殊的手段進行治療的。傳統地講,成年人男性成年身高低於1米6,女性成年低於1米5,才屬於矮身材,現在真正屬於這個現狀的人並不是很多,可能也就只有2--3%。可多數人對這個界定是不滿意的,男孩不到1米7就不滿意,女孩不到1米6也不滿意,這是期望值所決定的。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競爭的壓力增大,從家長,從社會角度來講,對身高期望值越來越高了。
熱點三、家長應該怎樣關心孩子的生長髮育
雖然說每個人的生長髮育是個體差異的,但是它的規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果說你的孩子跟同齡兒童比較,身高有差異的話,就提示你應該儘早的去找醫生諮詢。對於一個孩子來講,應該像我們的健康體檢一樣,每年做一下全面的包括生長髮育在內的健康檢查。最常用的指標是身高和體重,在臨床上,小孩的生長障礙問題,更多表現為小孩的身材矮小。青春期的孩子還有一些性發育、性特徵的出現,比如女孩乳房發育,男孩出現變聲。
性早熟的孩子當時並不表現比別人身材矮,可能比同齡孩子長得還要高,只是他提前生長了,他的身高在某一個階段可能會超過同齡孩子,但是早長會早停止,所以最後生長期短了,最終的個子會矮於同齡人。孩子明顯比同齡的孩子長的快的情況下,要警惕,要檢查一下,最好的辦法是做骨齡測試,這個是評估生理成熟度最好指標,通過評判這個,我們就可以發現孩子有沒有提前的發育情況。
骨齡是骨骼年齡的簡稱,藉助於骨骼在X光攝像中的特定影象來確定。它是人體成熟程度的良好指標。它不僅可以確定兒童的生物學年齡,而且還可以通過骨齡及早了解兒童的生長髮育潛力以及性成熟的趨勢。如果將骨骼的成熟程度與兒童身高結合起來考慮,就可以判斷兒童成年後的身高型別。如果兒童的骨齡與身材均處於低水平,即骨齡落後,身材亦矮小,則該兒童將來可以發育為正常身高者(屬晚發育)。如果兒童骨齡落後,而身高中等或偏高的,則該兒童可能發育成為高身材者,目前許多少年體校選拔運動員常尋找這型別的兒童。
如果兒童骨齡較高,而身材卻矮的,則將來很可能成為矮身材者。如果兒童骨齡和身高均處於高水平,則該兒童生長潛力也不大,最終未必成為高身材(屬早發育)者。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兒童的骨齡與時間年齡相差二年以上,則要到醫院仔細檢查。因為骨齡的異常,常常是兒科某些內分泌疾病所表現的一個方面。作為父母,當發現孩子的生長出現異常時,應儘早到醫院請醫生幫助尋找原因,最好拍一張手腕部的X光片來判斷骨齡,決定是否用藥、用何種藥物,切忌濫用“增長劑”,這些藥會加速骨骼癒合過程,反而抑制身高的繼續增長。
家長們關心的兒童生長問題遠遠不止這些,但最關鍵的可以說是孩子的身高,在這裡我們提醒家長朋友們切不可輕信社會上的虛假廣告,從而錯過孩子最寶貴的生長期。家長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抓住有限的機會,通過檢查骨齡請專家作出正確判斷和預測,開出最適合個體情況的營養和運動處方,給予科學的干預,使孩子的生長髮揮最大潛能,達到最佳預期目標。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