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怎樣煲才能使藥效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是常常令患者困惑的問題。煲藥確實需要一些小技巧,絕不是一鍋煮就行了。究竟怎樣才是煲中藥的正確方法?下面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一、準備工作
1、選擇器皿
煎中藥最好選用砂鍋、搪瓷鍋,不鏽鋼鍋其次,不要用鐵鍋、鋁鍋等金屬器皿,以免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
2、冷水浸泡
將藥物置於器皿中,加冷水浸泡30分鐘左右,水量一般以超過藥物表面3-5釐米為宜。如根莖、礦石類藥材偏多,可延長浸泡時間;花、草類藥物或煎煮時間較長的則酌量加減水。水要一次性加足,中途加水或煎幹了加水重煎都不行。
二、煎藥過程
1、火候掌控
煎藥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藥物性質不同,對火候的選擇也不一樣。通常,治療外感病的發汗解表藥,宜用武火急煎;滋補調理類中藥煎煮時間需延長,宜“文火”久煎;附子、烏頭等毒副作用較大的中藥宜“慢火”久煎,以降低其毒性。
2、煲藥時間
一劑藥通常煎兩次,一般藥物第一次煎煮20-30分鐘,第二次煎15-20分鐘。發汗解表藥首次煎煮15-20分鐘,次煎10-15分鐘;滋補藥物首次煎煮40-60分鐘,次煎20-40分鐘。
3、藥汁份量
每次煎好的藥液量150~200毫升較為宜。兒童劑量酌情減少,一般為50~100毫升。
三、特殊煎法
1、先煎
有些質地堅硬、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中藥,一般要先煎30-40分鐘,再與其他藥物混合後煎煮,如龜板、龍骨、牡蠣等。
2、後下
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長時間加熱會破壞有效成分的藥物,需在其他藥即將煎好前的 5-10分鐘投入鍋內,如薄荷、砂仁等。
3、烊化
在其他藥煎好去渣,濾取藥汁,再將烊化藥加入藥汁中,微火加熱並攪拌,直至完全溶解,如阿膠。
4、包煎
種子、花粉類和有絨毛的藥物,需用紗布袋包好放入群藥內共煎煮,以避免粘鍋糊化以及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如葶藶子、旋復花、滑石粉等。
(以上4種是常用的特殊煎藥方法,若醫生有特殊交待,則需謹遵醫囑。)
四、服藥時間
通常將兩次煎好的藥汁混合,分兩次服用,間隔時間一般為4~6小時左右。也可以煎煮一次,服用一次。滋補藥宜在飯前服用,瀉下藥在空腹時服用,對胃腸有刺激的藥宜在飯後服用,慢性病定時服,一些鎮靜安神助眠的藥物應在睡前服用。服藥時間無論在飯前還是飯後,都應有間隔,以30~60分鐘為宜,以免影響藥效。具體服用時間與次數,以遵循醫囑為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