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發性運動障礙臨床主要表現節律性刻板重複的不自主運動。遲發性運動障礙(tardive dyskinesia,TD)又稱遲發性多動症、持續性運動障礙,由抗精神病藥物誘發,為一種持久的刻板重複的不自主運動。是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引起的最嚴重和棘手的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率相當高。最常見者為由吩噻嗪類及丁醯苯類(butyrophenones)藥物所引起。口服普通抗精神病藥發生率為20%~40%,使用長效抗精神病藥發生率約50%。
Crane(1968)首先提出,是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引起的最嚴重和棘手的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率相當高。最常見者為由吩噻嗪類及丁醯苯類(butyrophenones)藥物所引起。口服普通抗精神病藥發生率為20%~40%,使用長效抗精神病藥發生率約50%。
節律性刻板重複的不自主運動的發病原因:
主要見於長期(1~2年以上)服用大劑量抗精神病藥的患者,多發生於老年患者,尤其女性,伴腦器質性病變者居多,最常見者為由吩噻嗪類及丁醯苯類藥物所引起,氟奮乃靜三氟拉嗪和氟哌啶醇等含氟元素抗精神病藥常見,減量或停服後最易發生。停用抗精神病藥可使遲發性運動障礙更為明顯,而加大抗精神病藥量可使遲發性運動障礙暫時減輕。
發生率因藥物種類、劑量、服藥期和個體差異而不同。口服普通抗精神病藥發生率為20%~40%,使用長效抗精神病藥發生率約50%。
一般認為在長期用藥阻斷紋狀體多巴胺能受體後,後者反應超敏所致,也可能與基底節GABA功能受損有關。
相關因素包括:
1、年齡、性別因素:年老者易發生,不易恢復,女性多於男性。
2、腦病變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易發生,陰性症狀精神分裂症患者TD發病年齡早,發生率高。
3、藥物因素:藥物劑量及治療持續時間與TD發生有關,多見於治療早期發生Parkinson綜合徵患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