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損傷一旦發生,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處理和治療,就很容易對肢體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輕則影響我們的運動功能,重則致殘。那麼發生運動損傷時應該如何正確處置呢?
在損傷發生的急性期,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受傷部位的制動,防止其進一步受到應力刺激損傷過大,一般採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很多人受傷後馬上就塗藥膏、擦藥酒,比如紅花油等,是錯誤的。
關節扭傷、拉傷後應當首先冰敷,48小時後方可進行外用藥的治療。受傷後應保持足夠長時間的休息,不能太早迴歸運動場,以防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受傷後如關節腫脹、淤血較為嚴重應及時就醫,最常見的誤區是不當一回事,希望自己能養好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有時拍片骨質無異常,就認為沒有問題,殊不知關節軟骨,韌帶,肌腱等損傷還需行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診,因此當懷疑此類損傷時應遵醫囑行核磁共振檢查。下面列舉一些臨床工作中常見的關節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膝關節中非常重要的結構,其作用如同墊片。半月板只有周邊1/3能夠接受到來自滑膜的血供,而中央2/3的血供較差甚至沒有血供。因此,半月板一旦受到撕裂性損傷是很難完成自我修復的。
破損的半月板在膝關節內不斷受到股骨的摩擦,一方面容易使破口增大,另一方面不平整的半月板又會反過來磨損股骨表面的軟骨,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骨性關節炎。同時,如果半月板的裂口過大,撕裂的部分甚至會整片翻起,卡在膝關節中間,引起劇烈的疼痛和關節卡壓。因此,半月板損傷如果發生在中央2/3或裂口較大發生移位應及早接受關節鏡手術治療,發生在周邊的半月板損傷如果沒有移位,可以考慮制動等保守治療。
前交叉韌帶損傷
前交叉韌帶在維持膝關節穩定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交叉韌帶損傷後,膝關節的穩定性會受到極大影響。患者在運動時會感覺膝蓋不穩,容易晃動,運動中或上下樓梯容易“打軟腿”,這種不穩容易導致關節軟骨的磨損,同時,不穩定的膝關節在進行足球、籃球這樣的強對抗運動中會變得極其脆弱,容易發生更嚴重的損傷。因此,前交叉韌帶損傷多需要接受關節鏡下韌帶重建的手術。
髕骨脫位髕骨脫位發生很隱匿,甚至可以在瞬間脫位和復位,患者只是感覺膝蓋滑動了一下,而容易忽視,如果脫位後沒有自行復位,則膝關節疼痛,腫脹較重,需要到醫院接受復位,復位後需要石膏或支具固定4周,再逐步鍛鍊膝關節活動度和肌力練習。
如反覆脫位即複發性的髕骨脫位,往往與患者股骨滑車結構發育不良,髕骨軌跡不良,下肢旋轉力線不良等有關,需要手術治療。
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往往發生在肱骨止點部位,此處血運不佳,損傷後難以自行癒合,損傷不大是還可在周圍肌肉的代償下暫時維持正常的功能,但隨著肩關節活動,肩袖的破口會在不斷的摩擦下越破越大;如同破了口子的衣服,不去縫補,口子就會越撕越大一樣。最終巨大的肩袖破裂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功能損害和難以緩解的疼痛。
青少年的肩袖膠原纖維含水量高,不宜損傷,但成年後就容易發生了,筆者就治療過一些大學生的肩袖損傷。損傷不大可以行肩關節周圍肌力訓練和輔助衝擊波等物理治療,但保守治療一段時間如症狀不能緩解或肩袖撕裂有增大趨勢應關節鏡手術治療。
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在籃球,排球等運動中多發,容易合併肩關節盂脣韌帶複合體的損傷(Bankart損傷),肩胛盂前下方的骨折(骨性Bankart損傷)以及肱骨頭的壓縮骨折(Hill-sach損傷)等。
肩關節初次脫位需要及時手法復位,應在麻醉下進行,復位後需要輕度外旋位支具固定3周,以利於盂脣韌帶組織的癒合,之後開始肩關節的活動度和肌力練習。早期治療不規範或青少年肩關節脫位容易復發,往往第二次及之後的脫位變得更為容易,反覆脫位會使關節囊越發鬆弛,也就更容易脫位,反覆多次的肩關節脫位對關節軟骨的損傷很大,且對患者心理造成恐懼,因此複發性脫位都需要手術治療。
踝關節扭傷
“崴腳”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很多人認為是“小傷”而希望自己養好,從而延誤了治療。踝關節扭傷會導致踝關節韌帶的損傷,特別是外側副韌帶損傷,常見於起跳落地踩到異物而崴腳,損傷機制內翻旋後扭轉暴力,損傷後的韌帶張力明顯減弱,無法正常維持踝關節的穩定,患者往往在未來的運動過程中變得更易崴腳。反覆的踝關節扭傷亦會損傷關節軟骨,引發骨性關節炎。初次急性期扭傷應加壓包紮,冰敷,休息以及抬高患肢;疼痛減輕後行踝關節主動活動,逐步行走和肌力訓練。對於反覆崴腳和踝關節明顯不穩的患者則要及時手術修復外側副韌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