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主任醫師 王巖鬆

  頸性眩暈指頸椎及有關軟組織(關節囊、韌帶、神經、血管、肌肉等)發生器質性或功能性變化所引起的眩暈,亦稱Barre-Lieon綜合症。“脖子痛死了,頭還總是暈沉沉的,根本就沒辦法正常生活啦!”,年過三十的劉女士最近老是感覺頭暈,並且感覺頸肩痠痛,活動脖子時眩暈加劇。一始沒太在意,也沒看醫生,直到前幾天沒什麼原因就感覺到噁心、嘔吐,才馬上請假來醫院就診。頸性眩暈多發於40歲以上患者,女性多見,發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從門診量上來看,患者越來越低齡化,有很多二三十歲的患者。

  1、發病機制

  對於頸性眩暈的發病機制,一般認為是椎動脈顱外段受到頸部病變壓迫或(和)刺激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BI)引起的眩暈綜合徵。  

  長時間伏案工作,或是頸部保持同一個姿勢過久,頸部一般嚴重受累,引起頸椎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刺激甚至壓迫椎動脈,引起供血不足。另一方面,椎動脈表面富含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也會引起後迴圈供血不全。久坐不動的辦公室人群,又經常專注於玩手機,保持同一個姿勢過久,頸椎周圍的肌肉群容易疲憊,椎動脈受到壓迫。

  2、特點:頸部活動時眩暈

  頸性眩暈一般多發於中老年患者,但是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二三十歲的年輕患者也日益增多。頸性眩暈的患者一般伴有頸肩部痠痛的症狀,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天旋地轉”之感,嚴重的還會噁心、嘔吐。與一般頭暈最突出的特點是,當頭部過度後仰或做旋轉動作時容易突然發作,或者加劇眩暈,停止後仰時症狀可能消失。  

  在各專科排除器質性疾病引起頭暈前提下,不妨去諮脊柱外科醫生,通過治療緩解症狀。

  3、診斷:X光片頸椎改變

  在診斷上,頸性眩暈常常容易被漏診、誤診,易與高血壓病、糖尿病、神經官能症等疾病引起的頭暈混淆。診斷上主要是將臨床症狀結合影像學診斷,通過頸椎X光片對其節段穩定性及鉤椎關節改變的初步觀察,可提示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存在,確診頸性眩暈,X光片也是相對簡便、費用較低的方法。

  以下幾點與頸性眩暈相關:

  (1)頸痛與眩暈症狀緊密相關,部分患者頸部扭轉試驗陽性;

  (2)既往有頸部外傷史或疾病史,頸部影像學檢查如頸椎片、CT、核磁共振有明確的頸椎病;

  (3)排除其它原因導致的眩暈。

  人們很少將頭暈與頸椎病聯絡起來,即使有明顯的頸肩痛,也會走很多彎路才來脊柱專科就診。

  4、保守治療可緩解

  診斷為頸性眩暈後,患者不必驚慌,一般通過藥物採取對症治療,配合理療等可緩解頭暈症狀。非手術治療,如頸部按摩等手法治療是該病的基本療法,其主要是在改變血迴圈本身疾病的基礎上,通過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消除區域性炎症水腫,降低神經的興奮性,消除椎動脈刺激因素,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對於長期治療效果不理想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也可考慮手術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除了用血管擴張劑外,還要加用交感神經穩定藥物,牽引治療等治療方法。特意提醒,慎用頸椎“牽引”治療,必須在醫生的指導建議下使用。

  5、如何預防頸椎病引起的頭暈

  工作時,每半小時要起身,轉轉頭頸,活動一會兒。空調不能對著脖子吹,可以在辦公室準備一件帶領的外套,注意頸肩部的保暖。此外,要注意睡覺姿勢,以平躺最佳。側臥或趴著睡,把胳膊壓在頭下,都會增加頸椎負擔。枕頭要窄一些,能擱在脖子下面,以一個拳頭高度為佳。睡時,頭輕微有些後仰,能保證頸椎的輕微弧度。

  1、正視疾病 樹立信心

  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頸椎病病程較長,椎間盤退變、骨刺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覆,發作時症狀可能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避免得過且過的心態。

  2、要注意休息

  臥床休息對於放鬆頸部肌肉、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以及消除組織受壓水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臥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復。  

  3、注意身體的保養

  人體猶如一部複雜的機器,時常需要加以保養。尤其是頸椎,應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無論是睡眠、休息,還是學習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動作,都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時刻不忘頸椎的保護,同時加強頸肌的鍛鍊。

  4、切莫病急亂投醫

  頸椎病的治療有手術和非手術治療之分。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能夠緩解症狀甚至治癒。但每一種治療方法均有其獨特的操作、作用和適應症,需要有專科醫師指導,而且有一定的療程。切忌病急亂投醫,朝三暮四,頻繁更換治療方法或多種方法雜亂並用,不但得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加重病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