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鍼灸是怎樣治病的,中醫認為,鍼灸最主要的作用是“調和氣血,疏通經絡”。
氣在中醫學中,除了代表呼吸的空氣以外,更主要的是代表人體內的各種物質、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現。
比如人體抵抗疾病的功能叫“正氣”,把人體抵抗疾病的功能不足叫“氣虛”。比方說,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叫“胃氣”,把胃腸消化、吸收功能不足叫“胃氣虛”。
中醫認為氣與血的關係是互相依賴、互相依存的,具體的說法是“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意思是說,人體的各個組織,都需要血液供給營養,才能產生各種功能,所以說“血為氣之母”。
但是,血液運輸到人體各個組織,又需要心血管的動力,所以說“氣為血之帥”。因此,一個人如果氣血功能調和,他的身體就健康;如果氣血功能失調,就要發生疾病。
調和氣血的作用,現代稱為“調整作用”。所謂調整作用,就是指矯正機體功能偏盛或偏衰,使之保持平衡,達到治病的目的。
大量的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表明,鍼灸的這種調整作用跟一般的藥物治療作用不同。比如人中穴,當大腦機能處於高度抑制——昏迷的狀態下,針刺人中穴,就能起到興奮作用,叫做“醒神開竅”。當大腦功能處於興奮——病人狂躁或嚴重失眠的狀態下,針刺人中穴,就能起到抑制作用,叫做“安神”。
同是一個穴位,在兩種不同的疾病中,起著兩種相反的作用。又比如胃痙攣的時候,胃的緊張度增高,針刺足三裡能起到緩解痙攣的作用;相反,當胃的緊張度降低的時候,比如胃下垂,鍼灸足三裡,又能使胃的緊張度增加。鍼灸的這種例子,真是多不勝舉。所以人們認為,鍼灸的調整作用是“雙向調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