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腦靜脈竇血栓?
腦靜脈竇血栓是一種特殊型別的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不足所有卒中的1%。通常以兒童和青壯年多見,而兒童患者中又以感染引起的側竇和海綿竇多見。化膿性中耳炎和乳突炎患者易併發橫竇和乙狀竇的血栓形成,統稱為側竇血栓形成。根據病變性質,CVST可分為炎症型和非炎症型兩類。炎症型中海綿竇和橫竇是最常受累的部位;而非炎症型中上矢狀竇最容易受累。橫竇乙狀竇血栓形成多繼發於化膿性乳突炎或中耳炎。
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病因?
1.炎性顱內靜脈血栓形成均繼發於感染病灶最常發生在海綿竇和乙狀竇常見病灶
(1)顏面部病灶特別是危險三角內的癤、癰等化膿性病變易通過眼靜脈進入海綿竇。
(2)耳部病灶如中耳炎或乳突炎可引起乙狀竇血栓形成。
(3)蝶竇或篩竇炎症,通過篩靜脈或破壞蝶竇壁而入海綿竇。
(4)頸深部或扁桃體周圍膿腫、上頜骨骨髓炎等可沿翼靜脈叢或侵入頸靜脈而累及橫竇巖竇海綿竇園。
(5)腦膜炎腦膿腫可經皮質靜脈累及上矢狀竇。
(6)全身性感染如各種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
2.非炎性顱內靜脈血栓形成病因及危險因素中,有各種導致血液呈高凝狀態的疾病或綜合症
(1)全身衰竭、脫水、慢性消耗性疾患。
(2)妊娠及產褥期。
(3)腦外傷。
(4)血液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症、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機制障礙(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蛋白S缺乏、凝血因子Vleiden突變及活性蛋白C抵抗等)像園。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Bechet病、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潰瘍性結腸炎抗磷脂抗體(包括狼瘡抗凝抗體和抗心脂抗體等)綜合徵。
(6)外科手術。
(7)心臟病先天性或獲得性。
(8)長期口服避孕藥。
(9)仍有20%~25%患者無病因或危險因素。
(10)同一姿勢久坐,頸部血脈不通導致。如長期在電腦前。
腦靜脈竇血栓常見症狀
1.一般表現炎性顱內靜脈血栓形成的表現分為全身症狀、區域性感染灶的症狀和竇性症狀全身症狀表現為不規則高熱寒戰乏力、全身肌肉痠疼、精神萎靡、皮下淤血等感染和敗血症症狀非炎性顱內靜脈血栓形成主要表現為病因及危險因素的症狀和竇性症狀
2.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其症狀體徵表現各異急性起病,也可歷經數週緩慢起病。最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癲癇發作意識障礙視盤水腫等。
靜脈竇血栓形成需做的檢查專案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血電解質。
2.血糖、免疫專案、腦脊液檢查,如異常則有鑑別診斷意義。
影像學檢查
1.頭部CT和CTA
CT特徵性改變為靜脈竇內異常高密度灶或腦靜脈內高密度灶即條索徵,增強掃描後上矢狀竇後可見一空的三角形影,即δ徵。CT改變還包括腦水腫、出血及梗死和腦室系統改變的影像,但20%~30%的患者CT掃描顯示為正常。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的間接徵象為雙側丘腦、基底核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的影像。
CTA示血栓的靜脈竇及靜脈顯像很差,但側支靜脈顯像良好。
2.頭部MRI和MRA
急性期(發病<1周),T1、T2加權相上靜脈竇或靜脈內正常血管流空現象消失,T1等訊號,T2低訊號;亞急性期(發病1~2周),T1、T2均示高訊號;慢性期(發病2周~3個月),血管流空現象重新出現,T1、T2訊號減弱。有些患者發病4個月後MRI示管腔內等密度訊號,無正常流空現象,表明為持續閉塞。MRI的間接徵象與CT一樣出現腦水腫、出血、梗死及腦室系統改變的影像。MRA可確認主要的靜脈和靜脈竇的閉塞,如上、下矢狀竇、直竇、橫竇、Galen靜脈等,其內血流訊號消失。
3.血管造影能顯示靜脈竇和靜脈部分或完全阻塞,引流區皮質靜脈螺旋狀擴張,還顯示靜脈反流現象,但缺點是有創傷性、費用高,適用於MRI,MRA不能確診者。
腦靜脈竇血栓的治療?
腦動脈狹窄治療顱內靜脈系血栓形成應儘早診斷、及時治療,治療原則包括降顱壓改善迴圈對症治療及病因治療等。
1、炎性血栓
積極處理感染灶,對患者血及腦脊液進行細菌培養選擇敏感易通過血-腦脊液屏障的抗生素對病原菌不清楚者應聯合應用抗生素。熱退之後還應繼續使用足夠時間抗生素,一般抗生素應用時間不應少於1個月。
2、非炎性血栓
(1)外科治療:直接進行靜脈竇血栓摘除術球囊血管成形術及支架置入術等。
(2)內科治療:主要原則是抗凝治療及溶栓治療。但給藥物的途徑劑量、時間、聯合用藥及其對血流再通的作用及副作用等尚無統一認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