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劉長青

  為什麼會得癲癇病?癲癇是神經系統中僅次於腦卒中的第二大疾病,對誘發癲癇發作的相關因素及護理總結如下。

  年齡因素,60%~80%的癲癇首次發作年齡在20歲之前,多為圍產期損傷、先天性疾病、代謝障礙、急性感染、發熱驚厥、顱腦外傷、血管畸形等。35歲以後多為腦腫瘤、腦血管疾病和代謝障礙等。

  遺傳因素,特發性癲癇病因不明,無腦內器質性病變,主要由遺傳因素所致,癲癇患者親屬的患病率較普通人群顯著增高,血緣關係越近,遺傳因素作用越明顯。

  覺醒與睡眠週期,癲癇發作與睡眠-覺醒週期有密切關係。如全身性強直-陣攣性發作容易出現於醒後2h、夜間、入睡後及傍晚鬆弛期。人們通常把發生與覺醒及傍晚的癲癇發作稱為覺醒癲癇,約佔33%。入睡後或覺醒前發作的稱為睡眠癲癇,約佔44%。其他為不定期癲癇。

  內分泌改變,電解質失調及代謝改變等可能影響癲癇的閾值,許多狀態關聯性癲癇發作的誘因可誘發癲癇發作。

  誘發因素:

  (1)發熱、過量飲水、過度換氣、飲酒、缺睡、過勞和飢餓等可誘發癲癇發作,某些藥物如美解眠、丙咪嗪、戊四氮,突然撤除抗癲癇藥物,亦可導致癲癇發作。

  (2)感覺因素:某些患者對某些特定的感覺如視、聽、嗅、味、前庭、軀體覺等較為敏感,當受刺激時可引起不同型別的癲癇發作稱反射性癲癇。

  (3)精神因素:某些患者在強烈的情感活動、精神激動、受驚、計算、奕棋、玩牌等可促使癲癇發作。

  藥物治療的護理,根據癲癇發作型別合理選擇用藥,嚴密觀察藥物治療時的反應,注意藥物的不同用法,給予個體化治療、並且長期監控嚴密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堅持長期、規律治療。治療中取得患者及家屬配合,嚴格掌握停藥時機及方法,不可任意減量、停藥或間斷不規則服藥,以防引起持續狀態發生。有些藥對肝、腎功能有損害,應定期查肝、腎功能。

  心理護理,癲癇患者長期反覆發作,易出現焦慮、自卑感、依賴性、情緒不安等種種心理障礙,這都將影響患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思想一直處於緊張憂慮和擔心中,很容易產生悲觀心理,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我們對癲癇的治療目的不僅是為了控制其發作,也要使患者恢復正常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心理護理對其發作控制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有時起著比藥物治療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瞭解患者的思想,做好心理護理,關心體貼患者,多與之交流,使其恢復正常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之能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以最佳的身心狀態堅持治療,促進早日康復恢復正常生活。

  生活護理,指導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和飲食習慣,避免過飽、過勞、熬夜、飲酒、便祕和情感衝動,注意勞逸結合,禁止高空作業、攀登、游泳、駕駛車輛以及爐旁或電機旁等危險性的工作及活動。創造安靜、舒適、光線適宜、空氣新鮮、適宜溫溼度的生活環境,避免發熱感冒,若有發生應及時處理。日常飲食應合理搭配,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健康教育,和患者家屬一起指導和幫助患者適應環境和正常人際交往,給其應有的社會位置,在生活中應注意消除某些能引起癲癇發作的刺激因素,如紅光、刺激的顏色,突然意外的響聲、驚嚇等以減少或避免反射性癲癇發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