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男孩缺乏“男子氣概”,做事不“爺們”,甚至還有教育專家發出“拯救男孩”的呼籲。同時,也有部分女孩似乎越來越像“男子漢”,做事大大咧咧,甚至比男孩還要勇敢堅強,所以最近就出現了一個流行詞彙——“女漢子”。
男孩和女孩的性格和行為等方面的差異,已經遠不如從前那麼明顯。導致這種狀況,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從小對孩子的性別意識培養不夠。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嬰兒就已經開始感知到性別差異,6個月大的嬰兒對男性和女性聲音的反應不同,在9~12個月的時候,嬰兒能夠根據頭髮和服飾辨別男性和女性面孔,從大約24到36個月開始,兒童會將性別化的玩具與正確的性別面孔相聯絡。
男孩和女孩最早的行為差異出現在1~2歲期間,表現在對玩具和遊戲活動的偏好和對同性別夥伴的偏好上。在2~3歲期間,男孩和女孩傾向於更多地說出與自己性別相符的詞。
性別意識的培養,需要從出生就開始。如果錯過這個關鍵時期,男孩就容易逐漸變得像女孩一樣柔弱,女孩也可能慢慢變得像男孩那樣陽剛。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孩子的性別意識就會越來越難以“矯正”。
我們究竟如何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呢?
1、通過服飾和玩具標明孩子的性別差異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性別差異是先天決定的,這裡所說的性別差異主要是指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心理或行為差異。要讓孩子從心理和行為方面表現出性別差異,我們首先需要通過服飾和玩具等直觀物體,從感知覺方面讓孩子認識到性別差異。
在英國和德國,從寶寶一出生開始就用顏色來分辨性別,男孩用藍色毯子,女孩用紅色毯子。剛出生的寶寶本沒有性別意識,但是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寶寶的性別意識。
⑴顏色:從出生開始就經常穿著某幾種顏色的衣服,比如女孩穿粉色或紅色等,男孩穿藍色或灰色等,這樣就可以讓寶寶感到這種顏色屬於我。
⑵服飾:從小讓女孩多穿裙子,男孩常穿褲子。搖曳著的裙子能讓女孩從中獲得溫柔如水的特質,而直挺挺的褲子能讓男孩養成剛毅、果斷的個性。
⑶髮型:從小就給女孩扎辮子,男孩留短髮。辮子和長髮可以讓女孩感受到飄逸之美、柔順之氣,短髮則可以讓男孩突出陽剛之氣、幹練之軀。
⑷玩具:從小就給男孩和女孩多玩與自己性別相符的玩具。比如,讓女孩多玩芭比娃娃、米妮等;給男孩多玩小汽車、奧特曼等。
2、通過運動和遊戲突顯孩子的性別分化
性別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當兒童開始把自己看作男孩和女孩時,性別分化就發生了。一旦兒童認識到自己的性別不會改變,他們就會偏愛與其性別標籤符合的活動和遊戲。
⑴運動:在英國,小男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爸爸帶出去爬山或游泳,小女孩則被媽媽帶去練體操。挑戰性的運動能讓男孩堅強、不畏艱險,體操的柔美正好與女性的身段相合,能培養女孩溫柔、平和的個性。除了體育運動,我們還可以在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方面有所不同,讓男孩學圍棋、象棋等,給女孩報舞蹈、鋼琴等興趣班。
⑵遊戲:在陪孩子一起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們同樣可以根據性別進行區分。女孩一般喜歡以靜為主的遊戲,比如“過家家”、木頭人、拼圖遊戲等;男孩更喜歡以動為主的遊戲,比如“舉高高”、滑板車、自行車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