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科 副主任醫師 毛穎民

  膕窩處疼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很多人主訴膕窩處疼痛的同時並伴隨著強烈的牽拉感,如何處理這種問題,我們就應該從膕窩說起。

  膕窩為膝後區的菱形凹陷。外上界為股二頭肌腱,內上界主要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內和下外界分別為腓腸肌內、外側頭。膕窩自上而下為:股骨上下髁、膝關節囊後部及膕斜韌帶、膕肌。

  膕窩內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由淺至深依次為:脛神經、膕靜脈和膕動脈。其外上界還有腓總神經經腓骨頭附近穿過。

  脛神經位於膕窩的最淺面,於膕窩上角由坐骨神經分出,沿膕窩中線下行,到膕肌下緣穿比目魚肌腱弓,進入小腿後區。

  腓總神經為坐骨神經的另一終末支,一般起自膕窩上角,沿股二頭肌腱內側緣行向外下,越腓腸肌外側頭表面,至腓骨頭下方,繞腓骨頸,在此分成腓淺和腓深神經。腓總神經在腓骨頸處緊貼骨面,表面無肌組織覆蓋。當腓總神經損傷時,會引起小腿前、外側群肌肉癱瘓,導致足下垂。

  膕動脈是股動脈的延續,位置最深,與股骨膕面及膝關節囊後部緊貼。膕動脈上部位於脛神經內側,中部居神經前方,下部轉至神經外側。膕靜脈由脛前,後靜脈合成,位於脛神經的深面。小隱靜脈於胭窩下角處,穿膕筋膜注入膕靜脈。膕靜脈上行於收肌腱裂孔處續於股靜脈。

  而我們所說的膕窩疼痛,常是由膕繩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腸肌、跖肌、膕肌和比目魚肌損傷導致的,因此針對這類病人我們一般有下面幾個必須處理的點:

  股骨內側髁——腓腸肌的內側頭

  股骨外側髁——跖肌、腓腸肌外側頭、膕肌

  脛骨平臺外側——半膜肌和膕肌

  腓骨外側——比目魚肌

  下面就介紹一下上面的幾塊肌肉損傷所表現的症狀:

  膕繩肌群是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頭肌長、短頭構成的膕繩肌位於大腿後側淺層,是一塊強有力的伸髖屈膝肌,肌腹呈梭狀。股二頭肌為外側膕繩肌,分為淺層長頭及深層不可觸的短頭;淺層的半腱肌和深層寬大的半膜肌組成了內側膕繩肌,在三塊肌肉的肌腱中,半腱肌肌腱附著在脛骨內側髁後內側,並與股簿肌肌腱、縫匠肌肌腱共同形成“鵝足”。

  股二頭肌功能為伸髖關節,輔助髖關節外旋、骨盆後傾;半腱肌、半膜肌功能為屈曲、內旋膝關節,伸髖關節。

  半腱肌和半膜肌損傷疼痛位於下臀部及其相鄰的大腿並沿著大腿和膝關節後內方,到達小腿內側的上半部分。而半膜肌止於內側半月板,持續收縮會導致內側半月板的功能障礙;股二頭肌長、短頭損傷疼痛集中於膝關節後方,並可以向上延伸至大腿後外側甚至臀部的橫紋處。 

  膕肌呈薄而平坦三角形,為膕窩遠端的基底。其近端纖維附著於股骨外側髁,遠端纖維連線在脛骨近端,與前臂的旋前圓肌同源。其功能為使膝關節屈曲和內旋,後拉外側半月板。由於具有解除膝關節絞索的作用,又被稱為膝關節的鑰匙。肌肉損傷疼痛可集中在膝關節的後面。膕肌止於外側半月板,持續緊張可導致外側半月板的功能障礙。膝損傷後,常出現韌帶或軟骨後側止點的牽拉而張力過高,或持續收縮而縮短。

  膕肌損傷常表現為患者蹲屈、跑步、上下樓時膝關節後方疼痛和出現絞索現象。膕肌受損可進一步導致膕肌肌腱炎、腱鞘炎和膕靜脈血栓形成。

  腓腸肌是位於小腿後方的最表淺的肌肉,覆蓋比目魚肌,其輪廓在小腿處清晰可見。起點位於股骨內外側髁形成內、外側頭,向下分為兩個獨立的肌腹,膕動脈常在內側頭附近經過。其肌腱與比目魚肌肌腱融合形成跟腱,附著於跟骨。肌肉損傷疼痛可能從同側足背延伸至踝後內側及小腿、膝蓋後外側及遠端大腿後側,表現為足背甚至足弓疼痛、夜間陣發性小腿痙攣及間歇性跛行。

  跖肌:梭形肌腹的跖肌較小,纖維細弱,是膝後部一塊很小的肌肉,遠端附著於跟骨。其主要功能協助小腿肌肉跖屈踝關節。肌肉損傷疼痛主要集中於膝關節後側,有時也可延伸至小腿背側和大腿中部。生活中易發因素包括受涼,長時間爬上坡路,在海邊行走,鞋底太硬,踝關節長時間跖屈等。表現為膝關節後方疼痛。

  比目魚肌位於小腿後方,腓腸肌的深處,其主要附著於近端腓骨和中段脛骨的後側面,與腓腸肌共同組成了小腿三頭肌並且在遠端融合形成跟腱附著於跟骨後側。其主要功能為跖屈。肌肉損傷疼痛主要位於足後部和足底表面,並常涉及跟腱遠端,膝關節後側。表現為腳或腳踝浮腫,腳步背屈活動受限,或上下坡時膝關節後方疼痛。

  上述幾塊肌肉是易引起膝關節後側膕窩疼痛的原因,其所述說的牽拉感無外乎內外側膕繩肌、腓腸肌內外側頭過緊,試著處理上述幾個原因,會收到一定效果。

  注:在處理膕窩時,要小心脛神經和膕動脈,以免其發生損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