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疾病又稱腦卒中或中風,是常見病、多發病,死亡率、致殘率和複發率均高。中風存活者中約有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若病後處理不當可導致廢用綜合徵和誤用綜合徵。中風康復的目標是恢復或重建功能、發揮殘餘功能併發症、減少後遺症、調適心理、學習使用移動工具和輔助器具,為迴歸家庭社會做準備,提高生活質量。
1、心理指導
(1)首先應向家屬與病人交待清楚,康復不等同於出院指導,不是病後吃好、穿好、休息好的代名詞。為最大限度地發揮病人的殘存功能,康復工作應貫穿始終。
(2)進行康復訓練,特別是行走訓練時,病人不可過於自信,在無人陪護或看護的情況下不要自行起立或移動身體,以免發生跌倒等意外。
(3)有語言障礙的病人,為提高病人訓練積極性,減少干擾,便於病人集中注意力,訓練過程中禁止外人蔘與,護士與家屬強化訓練時應遵循康復醫生的要求,督促為主,當病人語言訓練達到康復醫生的要求後仍有訓練慾望時,可按其要求擴充套件訓練內容。
(4)當病人訓練中出現情緒煩躁,不肯訓練時,應及時徵求病人及家屬意見。如缺乏自信或害羞心理,來自家庭或社會的壓力等。
(5)康復訓練應定期進行評估,以瞭解病人康復進展情況,及時修改訓練計劃,告訴病人不要因某些重複檢查而煩躁,應盡力配合。
2、體位擺放
將易發生攣縮的肌肉及軟組織保持伸長位,以預防肌肉縮短和僵硬,應每天對患側肢體各關節做全範圍的被動活動,以改善肢體的血液迴圈,並預防關節僵硬和攣縮。
3、被動運動
病人病情平穩後,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擺放,無論是神志清楚還是昏迷病人都應早期開展被動運動。
(1)肩關節屈、伸、外展、旋內、旋外等,以病人能耐受為度,昏迷病人最大可達功能位,不能用力過大,幅度由小到大,共2~3min為宜,防肩關節脫位。
(2)肘關節屈伸、內旋、外旋等,用力適宜,頻率不可過快,共2~3min。
(3)腕關節背屈、背伸、環繞等。各方位活動3~4次,不可過分用力,以免骨折。
(4)手指各關節的屈伸活動、拇指外展、環繞及與其餘4指的對指,每次活動時間為5min左右。
(5)髖關節外展位、內收位、內收旋位,以病人能耐受為度,昏迷病人外展15°~30°,內收、內旋、外旋均為5°左右,不可用力過猛,速度適中,共活動2~3min,各方位活動2~3次為宜。
(6)膝關節屈、伸位、旋內、旋外等,共活動2~3min。
(7)踝關節跖屈、跖伸、環繞位等,共活動3min,不可用力過大,防止扭傷。
(8)趾關節各趾的屈、伸及環繞活動,共4~5min。
被動運動每日可進行2~3次,並按摩足心(湧泉穴)、手心(勞宮穴)、合谷穴、曲池穴等,幫助病人按摩全身肌肉,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
4 、主動運動
當病人神志清楚,生命體徵平穩後,即應開展主動訓練關鍵性活動,病人應穿適合訓練的衣服,包括合適的鞋。治療時應包括練習坐、站位的主動控制及主動移動。練習作業應在坐、站(尤其是在上肢長度以外夠物)、站起和坐下、行走和操練時進行。
(1)翻向健側並從床的一側坐起對建立獨立性很關鍵。
(2)增加肌力訓練能恢復更多的運動單位,增加運動單位放電的頻率,增加運動單位的同步性,特定的下肢肌力訓練要與練習行走一起進行,並且注意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擊球、編織毛線、撿豆子等。
(3)行走訓練由患肢負重,在等速訓練儀進行抗阻練習,以及在吊帶支援下在跑臺上行走。
(4)吊帶支援(減重)跑臺上行走是一種有效的步態訓練方法。病人開始時每次在跑臺上行走15min,5天后增加到30min。經過25次的跑臺訓練,耐力、行走速度、步頻、跨距均增加。跑臺為病人提供練習全部行走週期的機會。
(5)矯形器和輔助器具的使用,許多型別的器具對幫助中風病人改善自理水平有幫助。如日常生活中用以幫助吃飯、洗澡、穿衣、修飾、行走的器具和輪椅。
5、語言訓練
(1)口腔操:教會病人噘嘴、鼓腮、齜牙、叩齒、彈舌等,每個動作做5~10次。
(2)舌運動:張大嘴,做舌的外伸後縮運動,將舌尖儘量伸出口外,舔上下嘴脣、左右口角,並做舌繞口脣的環繞運動、舌舔上顎的運動。每項運動重複5次,每天2~3次。
(3)教病人學習發[pa、ta、ka],先單個連貫重複,當病人能準確發音後,3個音連在一起重複[pa、ta、ka],每日重複訓練多次,直到病人訓練好為止。
(4)呼吸訓練:當病人存在呼吸不均勻現象時,應先訓練病人呼吸:雙手摸病人兩胸肋部,囑病人吸氣,吸氣末囑病人稍停,雙手向下輕壓,囑病人均勻呼氣,如此反覆。亦可教病人先用口吸氣,再用鼻呼氣,以利調整呼吸氣流,改善語言功能。
(5)利用圖片、字卡、實物等強化病人記憶,早期還可利用抄寫、自發書寫、默寫等方法加強病人的語言記憶功能,要求病人多讀,大聲地讀,以刺激記憶。
6、吞嚥障礙訓練指導
(1)飲食以清淡、少渣、軟食為主,麵包、饅頭可裹汁食用。飲水反嗆明顯時,應儘量減少飲水,以湯、汁代替。
(2)進食時抬高床頭30°~45°。
(3)進食前可先用冰水含漱或冰棉棒刺激咽喉部,以利食物和水的通過。
7、中國傳統醫學的應用
鍼灸按摩對病人功能恢復有很好作用。
8、對照顧者的訓練
教會照顧者保證病人的安全,保證營養和水的供應及一些基本的訓練技術如:床上運動、轉移,衛生和穿衣等及家庭訓練專案。
9、社會心理方面的康復
影響治療的參與程度和治療結果的主要因素,是病人的動力。一些技術可用來提高參與治療的動力,如解釋、正面加強、行為調整和耐心的處理。家庭支援的程度,也影響治療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