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肛瘻,從外觀上就能做出初步的判斷,因為在患者的肛門周圍和臀部的面板表面,常有一個或多個破口,表現為凹陷或突起,有膿液流出等,但若做出精準的診斷,還需結合指診、探針、染色、B超甚至核磁等才能減少誤診或漏診。
區域性觸診:觸診包括肛外觸診和肛內指診。肛外觸診對於表淺的肛瘻常可觸及瘻管的走向,直瘻還是彎曲瘻等,如果有兩個外口以上還可觸及瘻口之間是否存在聯絡,是多個單純瘻(每個外口均有一個內口)還是複雜性肛瘻(外口多而內口僅有一個)。肛內指診主要是確定內口位置以及瞭解肛管直腸環的硬化程度。一般肛瘻內口會出現凹陷、突起、壓痛、硬結等,與其它部位具有較明顯差別。如果是黏膜下瘻管通過觸診能感覺瘻管的長度、走行、是否存在腸腔狹窄等,一旦腸腔出現狹窄,還應注意與直腸佔位的區別。對於深部瘻管有時手指難以摸清其走行,尤其是恥骨直腸肌上括約肌間瘻,指診更加困難重重,常需要結合其它檢查方法作出診斷。
探針檢查及染色法:這兩種檢查方法一般術中用的比較多一些。探針檢查是一個傳統而又非常有效的檢查手段,如果是簡單直瘻,很容易由外口至內口探出,但如果瘻管彎曲甚或瘻管走行復雜或支管較多,盤根錯節,則探針很難發揮特長。從外口注入亞甲藍溶液或亞甲藍與過氧化氫混合液,觀察內口染色部位,另外染色後可通過尋找染色所經路徑,明確瘻管行徑。
造影法:可選用30%~40%碘化油或60%泛影葡胺。造影劑由外口注入,在X線下觀察瘻管的走行及內口的位置。但缺點是瘻管走行雖然清晰可見,但肛周肌肉關係不能顯影,因而不夠全面,只能對瘻管走行做大致判斷。
腔內超聲及肛門內鏡超聲:腔內超聲能清晰分辨肛瘻主管走向,支管的分佈、數量及內口位置,其準確率與超聲探頭的頻率及病變的深度有關。內鏡超聲是一種將內鏡與超聲相結合的綜合技術,在內鏡頂端裝配微型超聲探頭,可以顯示管壁各層次及周圍結構的清晰影象。
磁共振(MRI):MRI軟組織解析度高,能直接三維成像(額狀位、矢狀位、軸位),可清晰顯示瘻管的走行及與括約肌的關係,能準確描繪肛門內外括約肌、肛提肌及恥骨直腸肌的解剖結構,特別是壓脂後,肌肉影象更加清晰。
總之,臨床上應根據肛瘻的複雜程度,選用一種或幾種檢查方法,對肛瘻的走行、內口部位以及與括約肌的關係作出準確判斷,才能準確祛除病灶,減少復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