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傷科 主任醫師 李浩鋼

  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引起膝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據報道年齡超過40歲以上曾有膝前疼痛的放射線檢查的分析研究發現單純髕股關節炎發生率為9.2%,而在我國中老年人群中其發病率達到6.3%。

  由於髕股關節的長期磨損,骨內壓增高導致關節軟骨軟化、增生等一系列退行性改變,其病理特點是髕軟骨原纖維變性,鱗片狀碎裂,最後軟骨糜爛暴露骨質。及早的診斷和治療,對延緩其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西醫針對此病的口服藥物治療,除了短期內運用消炎止痛藥以對症處理緩解症狀外,在長期治療上比較多的採用氨基糖苷類藥物以起到關節軟骨保護、減緩其退化及抗炎止痛、延緩膝骨關節炎發展的作用。

  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相當於中醫的“痺證”、“勞損”、“傷筋”等病(證)範疇。宗石氏傷科“調治兼邪,獨重痰溼;筋骨並重,內合肝腎”治傷理論,認為本病的發生大多與痰、瘀、虛(肝、脾、腎三髒虧虛)有關。肝脾腎不足為本,痰瘀交阻為標,為本虛標實之證。“腎主骨、主生髓”,“肝主筋、肝藏血”,肝腎虧虛,筋骨失養,不榮則痛;“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腎虧虛,腎陽溫煦作用減退,脾失健運,內溼自生,脾之運化失司,先天之精補充無源,加重腎精虧損,水溼內停,久則聚而成痰,流竄經絡,阻滯氣機;《靈樞》有云:“血和則經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痰溼內生加之風寒溼邪乘虛侵襲,內外溼邪相合,留駐關節,導致骨脈瘀滯,痰瘀交阻,不通則痛。本病所見的軟骨缺血、破損、水腫、骨內壓增高等實為肝脾腎三髒虧虛,痰瘀阻滯經絡骨節所致。故本病治療時注重標本兼治,在和營化痰的同時予肝脾腎同補,使其正氣充足,痰瘀消除,筋骨強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