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糖尿病診療中心 主任醫師 王建華

  要點聚焦  血糖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同樣是血糖升高,原因可以各不相同,既可能是單一因素,也可能是多重因素。面對具體患者,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找準原因,對症下藥。
  不論是在門診還是在糖尿病教育課堂上,糖尿病患者向我諮詢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血糖為什麼老是降不下來。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比較複雜。影響血糖的因素眾多,涉及飲食、運動、心理、用藥、監測等各個方面,具體到每位患者身上又不盡相同,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方面。

  1、飲食治療不當: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是輕是重,不論是否使用降糖藥物,都需要飲食治療。飲食治療有助於減輕胰島負擔、降低血糖、減少降糖藥用量及控制體重。血糖輕度增高的患者,單靠飲食治療就能使血糖恢復正常;相反,如果不注意控制飲食,藥物再好也難以使血糖保持正常。
  但飲食治療絕不等於“飢餓療法”或是“嚴重偏食”。飲食治療就是要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的量(指“總熱量”而不是單指“主食”)與質(指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要求既能滿足身體營養所需,又能幫助血糖及體重的控制。
  2、運動量不足:
  運動本身就是一個能量消耗的過程,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運動還有利於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降糖藥物的療效;此外,運動還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保持心理平衡,減少血糖波動,因此,科學合理的運動有助於對血糖的控制。

  3、不良情緒:
  心理因素對血糖的影響很大,緊張、焦慮、氣惱、失眠、大喜大悲、過度興奮等情緒變化均會引起體內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島素釋放減少,致使血糖升高,因此,學會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規律、過度疲勞也會引起血糖的波動。
  4、選藥不當:
  糖尿病患者用藥講究個體化,應當針對每位患者的糖尿病型別、胰島功能狀況、年齡、胖瘦、有無併發症及全天血糖譜的特點,合理選擇藥物。就拿2型糖尿病來說,肥胖者以胰島素抵抗為主,宜選用雙胍類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消瘦或體重正常者以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宜選用磺醯脲類降糖藥;以餐後高血糖為主者,宜選用α-糖苷酶抑制藥和格列奈類藥物。
  有些患者在虛假廣告的誤導下,選用降糖效果不確切的中成藥或保健品來代替降糖西藥,由於選藥不當,致使血糖居高不下。
  5、用藥不足或過量:
  無論是藥量不足還是用藥過量均可導致血糖升高。藥量不足導致血糖不降,很容易理解,不再贅述。需要警惕的是後一種情況,降糖藥物用量過大,血糖降得過快、過低,可引起體內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時若繼續增加藥量,血糖會反彈得更高。
  對於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若屬於後一種情況,則晚間降糖藥用量應適當減少而不是增加。

  6、間斷服藥:
  不少患者由於工作緊張、出差等原因,經常忘記或漏服藥物,結果導致血糖升高。不少患者採用藥物治療後,血糖降至正常後就擅自停藥,等到血糖回升到很高時,再按原先降糖藥的劑量服用就很難達到控制目標。目前糖尿病還不能徹底根治,因此需要堅持長期治療,切不可吃吃停停。
  7、藥物用法不正確:
  降糖藥種類很多,用法各異。如果使用不當,將事倍功半。例如,磺醯脲類降糖藥最好於餐前半小時服用,這樣藥物的作用高峰與餐後血糖高峰恰好同步,從而使降糖效果達到最佳;阿卡波糖(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緩糖類的吸收,應當與第一口飯嚼碎同服,空腹服藥沒有任何效果。再如,根據藥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藥需每日3次服用,有的每日服用1次即可。
  格列喹酮(糖適平)、格列吡嗪(美吡達)等降糖藥均屬短效製劑,應當每日3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1或2次口服,則很難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滿意控制;而格列吡嗪(瑞易寧)、格列美脲(亞莫利)等藥物均屬長效製劑,每日服用1次即可。
  8、藥物合用不當:
  單一藥物治療在開始階段多可奏效,而服用數年後,常出現藥效降低、血糖逐漸升高的現象,此時應及時採用聯合用藥方案。聯合用藥的原則是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協同發揮降糖作用,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但是,有些患者將同一類的降糖藥物合用,如格列本脲(優降糖)與格列吡嗪(美吡達)聯用,這樣非但不能增強降糖作用,反而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
  9、胰島功能衰竭:
  許多降糖藥物都是在患者尚存部分胰島功能的前提下才能發揮作用。隨著病程的延長,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逐漸減退甚至衰竭,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降糖藥物[主要指格列本脲(優降糖)、格列吡嗪(美吡達)等磺醯脲類藥物]開始有效,應用一段時間以後,效果逐漸減退甚至完全失效的緣故。
  因為此類藥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髮揮降糖作用,當患者胰島功能已完全衰竭時,此類藥物也就沒有藥效了。
  10、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當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時,就會大大削弱胰島素的降糖作用,造成血糖升高。
  身體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病程的早期階段,其血糖升高的原因多是由於對胰島素不敏感,而並非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對這類患者治療的首選藥物不是促胰島素分泌藥或者胰島素,而是應當選擇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等具有胰島素增敏作用的藥物,通過消除胰島素抵抗來改善對血糖的控制。
  11、有升糖因素存在:
  主要包括兩種情況。
  (1)服用了具有升糖作用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b-受體阻滯藥(如普萘洛爾,即心得安)、噻嗪類利尿藥(如氫氯噻嗪,即雙氫克尿噻)、雌激素、甲狀腺激素等;
  (2)同時合併某些內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庫欣病等。
  12、應激狀態:
  處於感冒發熱、嚴重感染、外傷、手術、急性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等應激狀態或女性處於妊娠期、月經期等,皆可使體內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導致血糖居高不下,甚至誘發酮症酸中毒。
  13、氣候因素的影響:
  臨床發現,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受季節影響而變化,寒冷刺激可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多,從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熱多汗,應注意補充水分,否則血液濃縮也會使血糖升高。
  14、未被識別的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發生於兒童,但目前看來,成人階段發病的1型糖尿病(LADA型糖尿病)也並非少見,由於其某些症狀與2型糖尿病頗為相似(如發病遲、起病隱匿、病程初期對口服降糖藥治療有效),再加上目前對胰島b細胞自身抗體的檢查尚未普及,因此,常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
  由於這類患者的胰島功能衰竭很快,因此,口服降糖藥的療效不會維持太久,應儘早給予胰島素治療。
  15、血糖監測不利:
  自我血糖監測(SMBG)對於血糖控制非常重要,但是其結果取決於血糖儀的質量和使用者的操作水平。一個不準確的檢測結果,常會錯誤地指導治療調整,導致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的發生。
  血糖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對血糖的控制。只有醫患合作,共同分析,找準原因,對症處理,才能使血糖達到滿意控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