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科 副主任醫師 劉忠民

  據統計,我國成人便祕的患病率為3%~17%,慢性便祕患病率為4%~6%,並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0歲以上人群慢性便祕患病率可高達22%。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男女患病率比為1:1.22~1:4.56。便祕的發生與工作壓力、精神心理因素有關。女性、低體重指數、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區者更易發生便祕。低纖維素食物、液體攝入減少可增加慢性便祕發生的可能性,濫用瀉藥可加重便祕。

  便祕可由多種因素導致,包括腸道功能性障礙、器質性疾病,不少藥物也可引起便祕。在慢性便祕的病因中,大部分為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祕、功能性排便障礙和便祕型腸易激綜合徵。

  合理的膳食、多飲水、運動、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是慢性便祕的基礎治療措施。便祕的治療藥物包括容積性瀉藥、滲透性瀉藥、刺激性瀉藥和促動力藥。其中,刺激性瀉藥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蒽醌類藥物和蓖麻油等,作用於腸神經系統,增強腸道蠕動和刺激腸道分泌。研究顯示,長期使用蒽醌類瀉藥可導致結腸黑變病,建議短期、間斷使用刺激性瀉藥。對於合併精神心理障礙、睡眠障礙的患者可進行心理指導和認知治療。對於盆底肌功能障礙所致的便祕,生物反饋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其他的治療方法還包括益生菌、中藥、鍼灸、按摩推拿、骶神經刺激、手術治療等。目前,真正需要手術治療的慢性便祕患者尚屬少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