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副主任醫師 張徵

  提起糖尿病的危害,人們往往對糖尿病性腎病、眼底病變、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病等耳熟能詳。其實,還有一種發生在骨骼系統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危害性大,致殘、致死率高,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軀體骨骼長期疼痛和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它就是不容小覷的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症。

  對於骨質疏鬆,人們同樣也並不陌生。它好發於中、老年人,特別是絕經後女性,國外曾做過統計,在超過50歲的人群中,有1/4的女性和1/8的男性都患有骨質疏鬆症。

  糖尿病和骨質疏鬆

  那麼,糖尿病和骨質疏鬆有什麼聯絡?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症和普通的骨質疏鬆症有什麼區別呢?

  先說骨質疏鬆。我們的骨骼組織由兩部分組成:膠原等蛋白質形成的骨基質,和以鈣、磷化合物為主的骨鹽。骨鹽沉積在骨基質上構成骨骼。牢固堅硬的骨骼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直保持著“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動態平衡,從這個角度上可以說,我們的骨骼每天都是“新”的。

  但是,這個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可能會出現各種型別的骨病。例如,當“骨形成”的速度跟不上“骨吸收”,骨骼中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就會引起骨質疏鬆症,使得骨脆性和骨折風險大大增加。骨質疏鬆症從病因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往往是由於老年人骨形成能力降低、或者絕經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吸收增加所致,而本文介紹的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症屬於繼發性的一種。

  糖尿病是怎樣引起骨質疏鬆的?

  作為當下最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除了存在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紊亂,也會引起鈣質流失和骨代謝的異常。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多飲、多尿,而大量的鈣、磷礦物質就會隨著尿液排除體外,如果此時缺乏必要的鈣劑補充,就會造成患者的“鈣負平衡”,繼而引發一系列的激素水平變化,促使溶骨作用增強,最終導致骨質脫鈣、骨質疏鬆。

  此外,糖尿病患者體內的活性維生素D水平往往偏低,這會影響鈣、磷等礦物質在腸道的吸收。2型糖尿病所特有的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對於骨骼的破壞更是雪上加霜,它會影響蛋白質的正常代謝,使骨基質合成減少。所有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最終導致糖尿病患者骨基質減少,骨小樑破壞,骨密度降低,成為骨質疏鬆症發作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性骨質疏鬆

  由於導致疾病發生的機制不同,糖尿病性骨質疏鬆與原發性骨質疏鬆在疾病表現、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上也存在很大差異。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表現兼有糖尿病及骨質疏鬆兩方面的特點,多見於病史較長的老年糖尿病人,在疾病早期,病人常無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的進展,會逐漸出現腰背部疼痛、駝背畸形、身高變矮、四肢無力、小腿抽筋。嚴重者可出現自發性骨折或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噴嚏、彎腰、負重、擠壓、跌倒等情況)發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胸腰椎、髖部及腕部等處最為多見。

  在治療糖尿病性骨質疏鬆時,也必須把處理糖尿病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糖尿病病情控制穩定,也就解除了骨質疏鬆的重大誘因。一般來說,糖尿病常規食譜中的鈣、鎂、鋅含量明顯不足。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保持營養均衡,不能過度節食,平時應多吃鈣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等奶製品、富含鈣質的蔬菜、豆類等,這是預防、延緩和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前提和基礎。

  運動同樣重要。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游泳等,不僅能夠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體重,還有助於強健骨骼、預防骨質疏鬆。另外,充足日晒可以促使面板合成更多的活性維生素D,促進腸道內鈣的吸收,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有不少於半小時的日晒時間。除此以外,糖尿病患者還必須戒除一切不利於骨骼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吸菸、酗酒、大量飲咖啡、濃茶等。

  好訊息和壞訊息

  糖尿病會導致、加重骨質疏鬆,這是壞訊息;好訊息是,比起原發性骨質疏鬆治療的起效慢、療程長、效果不明顯,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經有效治療後,起效較快、療程相對短、效果更明顯。

  當然,實際情況永遠比理論情況複雜得多。由於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時存在年齡增加、活動量少、性激素水平降低、遺傳等原發性骨質疏鬆的病因。所以,在臨床工作中,糖尿病性骨質疏鬆與原發性骨質疏鬆往往也會並存出現,有時很難把它們嚴格區別開來。但這些困難大可留給醫生慢慢研究,對於患者,只需要明白:糖尿病,要治;骨質疏鬆,更要治。

  作為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我們要關心腎臟、關心眼睛、關心心腦血管、關心下肢足病,還有,別忘了關心我們日益疏鬆的骨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