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已是我國的大眾疾病,總患病率高達10.8%。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國民生活的改善,我國腎臟病的發病譜亦悄悄發生了變化,既往與感染、營養或發育不良相關的腎炎(如:感染後腎炎、IGA腎病)患病率呈下降趨勢,而以往較為少見與代謝或藥物相關的腎病(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膜性腎病)正在呈倍數形式快速增長,還有一些以前極為罕見的血管炎性疾病、漿細胞病等所引起的腎病也多見起來。
我國腎臟病發病譜變化的特點:
1、與代謝以及老齡化相關的疾病明顯上升
據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的統計,我國的腎病譜多以單一化腎小球腎炎(簡稱腎炎)為首位病因,特別是IGA腎病佔40%左右。而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及其它與代謝和年齡相關的繼發性腎臟病患病率極低。2011年統計發現,我國各種代謝性疾病以及與代謝相關的疾病正在呈大幅增加趨勢,如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從1980年的1%上升至2011年的11.6%,高血壓、肥胖相關的腎損害也呈現類似的增長。另一項全國範圍內大型抽樣調查發現,在2010年住院患者中糖尿病腎病與慢性腎炎所佔的比例僅為0.82%:1.01%;自2011年起,每年住院病人中糖尿病腎病所佔比例開始超過慢性腎小球腎炎,至2015年後糖尿病腎病的入院比例明顯超過腎小球腎炎,兩者的比例已達到1.10%和0.75%。醫學界驚唿我國腎臟病的發病譜已進入了新時代,不能再用老觀點看待當今的“腎炎”了。過去是單一的腎小球腎炎獨佔鰲頭,如今的腎病病情更復雜、夾雜病變更多,對病情轉歸的影響更大。這一變化高度提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進展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腎病的發病譜這次發生巨大變化,這一現象應引起醫務工作者的重視,更應該提高民眾對腎病譜變化的知曉率。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序加快,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導致的肥胖、代謝綜合徵、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及高尿酸血癥等疾病的高發,與此相關的腎損害乃至終未期尿毒症的患病率必定會驟增,如果不提高相應的認識及建立防範措施,將會給社會及患者家庭帶來巨大壓力。
2、環境因素也會引起腎病
另一項重要發現是空氣汙染除可導致唿吸系和心血管系統疾病外,亦會引起腎臟疾病。據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2004年-2014年十年間,慢性腎臟病中一種獨特的型別----膜性腎病(MN)的患病率上升了一倍,其發病率從2004年的12.2%升至2014年有24.9%,而此間其他型別腎炎的比例並未發生明顯變化。分析發現膜性腎病發病率的增加與空氣細顆粒物汙染區域分佈密切相關,附圖A圖中顯示我國膜性腎病的患病率情況,其患者病率高低與B圖中我國各城市的3年平均PM2.5水平極為吻合,高度提示長期暴露於顆粒物質汙染的環境可能是增加膜性腎病的重要誘因。
3、腎功能的惡化可能會催發另一些疾病
最近的研究還發現,尿毒症患者合併心腦血管疾病較相同年齡段的普通人群高5~8倍。還有研究發現,老齡患者腎功能下降還會增加患惡性腫瘤的風險。當腎小球濾過率(eGFR)降至55 ml/min/1.73m2開始(大約腎功能下降至以前的1/3時),老年男性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開始增加。腎小球濾過率每下降10ml/min/1.73m2,老年男性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29%;eGFR降至40 ml/min/1.73m2以下(腎功能大約下降至以前的1/2時),惡性腫瘤風險則增加200%。
我們該如何應對當前腎病發病譜的變化?
1、積極預防和規避風險
腎臟病發病譜的變化足以說明傳統的致病因素(感染、營養不良、先天性發育不良、畸形)已不構成腎病致病的主導因素,而環境變化、機體代謝紊亂、不良的生活習慣正在對腎病的發生、發展構成新的威脅。面對這一狀況,無論是醫務工作者還是與疾病相關的家庭和個人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建立防範措施。在當前的情況下,首先要積極地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暴飲暴食、熬夜、高鹽飲食、過渡飲酒等),學會科學合理地構建膳食結構,減輕體重、嚴格地控制血壓及血糖狀態,儘可能地避免接觸有機溶劑及其它有可能影響身體健康的有毒物質(如染髮劑、抗生素、腎毒性藥物及靜脈輸液等)。
2、定期全面檢查
定期到醫院做全面的專科檢查,儘早發現腎臟損害或一些重要的致病因素(血管及心臟瓣膜鈣化點、異常的血清蛋白、血清補體變化)及一些有診斷價值的生物標誌物,如:磷脂酶A2受體的抗體(PLA2R抗體)、IGG4、補體等.....
如果我們重視預防並及時地糾正了上述致病因素,完全有可能極大程度地規避疾病對人體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早期發現還有助於儘早控制病情進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