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來講,積食就是孩子對某些特定的食物,攝入過多了,超過了脾胃的消化能力,結果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食物沒有被及時地消化吸收,就會鬱積生熱化火。
如果孩子吃得過多,或者過於高營養,超過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這時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時地消化吸收。這樣一來,它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積食。繼而就會鬱積生熱化火,表現為舌苔厚、口臭、脣紅、小便黃、大便幹,平時很乖的孩子變得煩躁鬧人等。
孩子食積,傷及脾胃,除了會出現厭食、嘔吐、便祕、洩瀉等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一旦受涼,便形成內熱外寒,即中醫說的“燈籠火”,出現發燒、咳嗽、支氣管炎甚至肺炎等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
很多家長不理解小兒食積影響的是消化功能,怎麼還會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這些疾病有關呢?這要從中醫上就能解釋得通了,積食導致發燒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食積又怎麼跟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這類疾病有關呢,古書《脾胃論》記載:“脾虛肺最受病”。中醫認為五臟之間都是有聯絡的。食積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運化失調就容易生痰,痰儲於肺,則導致咳嗽不止。痰阻肺道,鬱久化熱、傷肺。通俗了講即痰阻滯在肺部,加之小兒免疫力較為低下,繼發細菌感染,誘發支氣管炎或肺炎。
小兒一旦生病即輸液,一輸液免疫功能就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後加之調理不及時很快再次生病,再生病再輸液,孩子身體越來越差,反覆輸液惡性迴圈,形成反覆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門診上這類孩子非常常見。
所以說積食是小兒生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那將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很多家長都想不到的問題。比如,積食會導致便祕、咳嗽、發熱、咽炎,甚至肺炎等。
判斷寶寶積食的方法
最常見的判斷方法就是看寶寶的舌苔,積食的寶寶一般舌苔中間會變厚,或者是全部變厚,或者是在舌頭中間出現一個硬幣一樣厚的圓圈。
如果孩子出現下列症狀,也說明孩子出現積食了;睡覺時不停地翻動,有時還會磨牙;肚子脹、肚子疼;胃口明顯變小,食慾不振;早上起來有口臭、舌苔又厚又白、鼻樑兩側發青;晚上睡覺手心、腳心、腹部灼熱等,或3歲以下小兒食指青筋變粗。
本著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寶寶會少受很多的折磨。寶寶少生病,媽媽少擔心。寶寶太小,積食之初,可以嘗試一下食療。嚴重的,一定要儘快就醫,得到相應的治療。
寶寶積食食療方法:
1、山楂蘋果水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把蘋果用鹽搓洗乾淨,帶皮切成絲,然後加入山楂幹或者洗淨的新鮮山楂,大火煮15分鐘即可。酸酸甜甜的湯,一般孩子都比較喜歡喝。除了喝湯,裡面的水果也可以吃。
2、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適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3、白蘿蔔粥
功能: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將白蘿蔔洗淨切片,加水煮30分鐘後放入大米,煮至湯汁黏稠時加入適量白糖即可。
提醒:對於積食的預防大於治療。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冷飲,生冷硬的食物是最傷孩子脾的,它會造成脾胃虛寒、脾胃不和、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時間長了,日見消瘦,可造成發育遲緩。所以儘量不要讓孩子吃冷飲和冰鎮的水果。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葷素搭配合理,以免增加腸胃負擔。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水,保證充足的睡眠,都是預防積食的好方法。
為了防止寶寶積食,有些家長會經常讓寶寶吃消食片,覺得只要吃完飯吃點消食片就不會造成積食了,而寶寶也會像吃糖豆一樣,一顆接一顆地吃;還有些家長會經常給寶寶吃王氏保赤丸,感覺這是中成藥,多吃點也沒有關係,其實這些方法都不能常用。
消食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寶寶消化,但如果家長經常反覆給寶寶服用王氏保赤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藥,可能會影響小兒自身的消化功能,何況有些消食藥含有瀉下藥物(如王氏保赤丸就含有大黃、巴豆霜),常用會傷脾胃,甚或造成肝腎損傷。
小兒推拿法在防治小兒食積方面具有消食導滯、疏調腸胃積滯,扶正祛邪提高小兒免疫機能等功效。揉摩腹部法:家長可用手掌在寶寶整個腹部順時針摩3-5分鐘。摩腹後找到胸中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用食中無名指按揉該穴2分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