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源性脫髮是最常見的一種脫髮,曾經被廣泛稱之為“脂溢性脫髮”,還有人稱之為“歇頂”、“早禿”、“男性型脫髮”、“雄性禿”、“遺傳性脫髮”等,其實都是指的同一種現象。我沒有稱之為疾病,是因為在一定意義上這是一種個體的特徵性表現,就如同有的男性鬍鬚特別濃密而有的幾乎沒有、有的人體毛濃重而有的人幾不可見一樣。由於審美的關係,社會、個體不能接受這種表現,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到處求治。
那麼,為什麼專業上已經廢棄了“脂溢性脫髮”這個病名而是用“雄激素源性脫髮”了呢?這還要從發病機理談起。
發生這種脫髮的人體內的雄激素水平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脫髮區毛囊對雄激素敏感,在正常水平的雄激素的作用下毛囊越變越小,相應的毛髮也變得細小而不能長長。往往這種人除了毛囊對雄激素敏感外,皮脂腺也對雄激素敏感,會產生大量的皮脂,使得面板和頭髮都變得油膩膩的,容易出現頭皮屑。正是因為二者常常相伴出現,使得人們錯誤地認為頭髮的改變是由於過多的油汙堆積引起來的。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明確了脫髮和出油是兩個並列的結果,而不是因果關係,所以單純控油是不能起到防脫生髮的作用的。但如果頭皮十分油膩,脂溢性皮炎或毛囊炎等輕微的炎症反應長期存在,對毛髮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也不能置之不理。
為什麼有的人毛囊對雄激素敏感呢?
這就和遺傳有一定關係了。敏感部位的毛囊中雄激素受體和5a-還原酶的數量和活性都比非敏感區域或非脫髮者多。這些區別是由基因決定的,基因來源於父親和母親,除此之外,新的個體產生時部分基因還會出生改變,所以父母的頭髮情況決定了子女脫髮風險的高低,但子女的脫髮情況又與父母不同,或者比父母重,或者輕。
除了雄激素和基因對這種脫髮的發生起決定性作用外,還有一些因素對脫髮的發展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主要是大量吸菸和生活不規律容易加重脫髮,而飲食則沒有證據說明可以影響脫髮。
關於治療,因為受到對發病機理認識的侷限,只有兩種藥物被廣泛證實安全有效。一種是口服藥1mg非那雄胺,每天一片,成年男性使用;另一種是外用的1-5%米諾地爾製劑,需要每天二次,男女均可用。兩者共用效果可能更好,但每月費用相應就會升高。需要注意的是,育齡婦女是不能口服非那雄胺的,防止懷孕後胎兒的泌尿外生殖器系統發育異常。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中藥被證實可以治療雄激素源性脫髮,而胱氨酸、維生素b能起到多大的治療作用也不肯定。所以我在治療時開藥非常簡單,非那雄胺片和/或米諾地爾製劑,並根據頭皮區域性情況輔助使用消炎去油藥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