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傷四科(創傷、正骨) 副主任醫師 董永東

  一、 骨折後為什麼要進行功能鍛鍊?

  “復位、固定和功能鍛鍊”是治療骨折的三大原則。骨折能否迅速癒合,功能鍛鍊能起重要作用。為什麼把功能鍛鍊看得這麼重要呢?這往往是許多骨科病人及家屬所不理解,也常常不被重視的問題。我們知道創傷骨科治療工作最終目的是使受傷部位最大可能的,儘快的恢復正常功能。

  而醫療護理的各項措施也都是圍繞這個目的進行的,無論整復固定,還是手術治療,都只是完成了初步的治療工作,要想盡快地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的,多種形式的功能鍛鍊。才能使病人減少併發症,順利癒合,儘快地恢復工作和生活能力。有人用“三分治療,七分鍛鍊”來形容功能鍛鍊,可見骨科病人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中醫正骨對骨折患者有“動靜結合、筋骨並重、內外兼治、醫患合作”十六字方針。

  二、功能鍛鍊的作用:

  1、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從中醫角度講,骨折後由於區域性的出血,使得靜脈和淋巴都回流受阻,使周圍血運不暢,造成了骨折處的腫脹疼痛,這就是中醫講的“不通則痛”,及早的通過適當的功能鍛鍊,使肌肉收縮,起到了區域性按摩的作用,也就是醫學中“唧筒作用”,使血液迴圈通暢,達到“通則不痛”。

  而功能鍛鍊,可促進靜脈和淋巴迴流,促進血腫吸收,腫脹消退,減少關節液滲出。從而防止了因關節本身及軟組織粘連所造成的關節僵硬。骨折後大多數人都感到了骨折周圍的關節活動的不如以前,有的甚至腫脹出現畸形,如果能再一開始就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這完全能夠避免,以上兩條對現代愛美的女性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

  2、促進骨折癒合:傷肢肌肉的反覆舒縮活動,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部更為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強促進了骨折的癒合。

  3、促進血液迴圈:功能鍛鍊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預防血栓形成。長期臥床病人,肌肉由於沒有舒縮運動,血迴圈會變慢,易發生 “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較大,從血管壁脫落下來,隨血液進入全身迴圈,可引起心、腦、肺重要器官梗塞,嚴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

  4、減少併發症:通過功能鍛鍊,直接鍛鍊了骨折周圍的肌肉,降低了肌肉的萎縮程度,叫我們的大腿也好,胳膊也好不至於和健康的一側肌肉相比瘦小的很多,從而影響外觀美容,經常活動鍛鍊,可以預防骨、關節、肌肉等併發症,如骨質疏鬆,骨折遲緩癒合,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關節僵直及肌肉萎縮等多種併發症。

  為了使病人戰勝傷病,最大範圍的恢復機體功能只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堅持進行科學的功能鍛鍊,才能取得最佳治療效果。應儘量防止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做到“動靜結合”。如外展型肱骨外髁頸骨折的外展活動、內收型的內收活動,都應予避免。

  三、 怎樣進行功能鍛鍊?

  有很多人說我也活動了,怎麼覺得還不如以前了,比如很多人在肘關節粘連僵硬後,去拉單槓、提水桶一類的活動,試圖使關節活動開,像這樣的大力牽拉活動不但不能夠恢復肢體的功能,反而使關節受傷更重了,這樣的活動必須禁止。

  那麼如何進行正確的功能鍛鍊呢?我們的觀點是變被動為主動,自主活動為主,按摩、推拿等被動活動為輔的治療原則,只要是不增加骨折錯位的活動都是提倡的,簡單的來說,就是與當時受傷時的力量相反的活動都是可以進行的。具體如何活動,我們應該根據骨折部位的不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自主功能鍛鍊。

  把骨折的復位和功能鍛鍊密切的結合在一起,是中醫治療骨折的一大特色。即“筋骨並重”。根據“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各骨折處的不同,各關節的不同而制定一系列的功能鍛鍊方案。力圖使病人的肢體最大可能的得到恢復。

  1、早期:骨折後l~2周內,此期功能鍛鍊的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迴圈,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功能鍛鍊應以患肢肌主動舒縮活動為主。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鍛鍊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有節奏的收縮和放鬆。上肢可握拳,懸臂,提肩,使整個上肢肌肉收縮,再放鬆。下肢可使踝關節背屈,股四頭肌收縮,使整個下肢用力,然後再放鬆,一下一下地逐漸進行。早期不做關節活動鍛鍊。

  2、中期:即骨折2周以後,骨折處已有纖維連線,日趨穩定,此時應開始進行骨折上、下關節活動,以防肌萎縮和關節僵硬。此時區域性腫痛消失,骨折端因纖維性愈著較穩定.在夾板保護下不易變位.除繼續肌肉收縮鍛鍊外,做一些主動的關節屈伸活動,由一個到多個關節逐漸增加,下肢患者可扶床行走,傷肢逐漸負重。

  3、後期: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此時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患者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使各個關節得到全面鍛鍊,下肢患者可在扶拐保護下,逐漸負重走路,直至骨折癒合牢固。

  四、怎樣做到“內外兼治”?

  外敷膏藥、內服自制劑。在受傷的部位外敷膏藥,能快速活血化淤,通絡止痛,接骨續損,使傷肢區域性情況迅速改變。另外,中醫療傷強調的“內外兼治”,早期活血化淤,中期接骨續損,晚期培補肝腎。中藥自制劑的使用也是創傷骨科的一大特色。

  以骨寧丸,消腫止痛丹,舒筋接骨片,追風透骨膠囊,接骨續筋膏,消炎止痛膏,活血消腫膏,骨科洗藥,骨科一號方,二號方等為代表的內服外敷,外洗自制劑,廣泛應用於臨床,療效顯著,深受患者信賴。

  五、“醫患合作”的重要性

  充分發揮醫務人員和患者的積極性,醫務人員應細心負責地把功能鍛鍊的原則、方法、注意事項、重要性等向患者詳細介紹清楚,使患者及家屬可以有信心地、主動地進行功能鍛鍊。醫患雙方要“同心、同德、同力”。近年來,發生骨與關節損傷的老年患者有不斷增多的趨勢。

  研究認為,5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增加5歲,發生骨折的危險就會增加一倍。老年人發生骨折多與其患有骨質疏鬆和肢體不靈便有關。在老年骨折患者中,髖部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胸腰椎部骨折的患者較多。這些患者都需要長時間的臥床治療,如果缺少了正確的護理和鍛鍊,容易發生褥瘡、心血管疾病及泌尿系統感染等。這要求患者及家屬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使患者早日康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