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女士35歲,中學教師;張大爺69歲,退休工人,近幾個月來都出現了頭暈、乏力、心慌等不適感覺,周圍人發覺他們“臉色不好”,都勸他們來醫院看看,就這樣,他們前後腳來看我的血液門診,查體除了“面色蒼白”外,並沒有其他陽性發現。於是我給他們分別開了血常規化驗單。二十分鐘後,化驗結果回報了,血常規均提示“中度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估計又是缺鐵性貧血”,我這樣想著,仔細詢問了病史,同時又開具了“鐵三項檢查”(血清鐵、鐵蛋白、總鐵結合力),給張大爺開了三張大便潛血化驗單,並囑咐張大爺到消化科就診,仔細檢查消化道,除外消化道病變。建議徐女士到婦科就診,除外婦科疾患。幾天後,兩位患者又拿著化驗報告和其他科會診意見來找我,“鐵三項”化驗結果進一步肯定了“缺鐵性貧血”診斷,徐女士被婦科診斷為“子宮肌瘤”,要擇期手術,張大爺被確診為“結腸癌”,也被外科安排好手術時間,我給他們開了一些速力菲和維生素C,建議他們血液科隨診,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還要繼續補鐵3~6個月。
以上這些情景是血液科門診經常出現的,因為缺鐵性貧血是所有貧血型別中最常見的,約佔貧血的50%~80%,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發生於各種年齡,尤其多見於育齡婦女和兒童。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主要有:
1、攝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主要見於小兒生長髮育期及妊娠和哺乳婦女。
2、丟失過多:多種原因引起慢性失血是最常見原因,主要見於月經過多、反覆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痔出血等。
3、吸收不良:胃及十二指腸切除、慢性胃腸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嗜飲濃茶等。
另外,大量的慢性血管內溶血,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鐵隨含鐵血黃素或血紅蛋白從尿排出,也可引起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不難診斷,治療方法也相對簡單,但能否治癒關鍵看病因是否能去除,對於徐女士這樣的育齡期婦女,如果存在月經過多的問題,應該請婦科幫助解決,否則一旦停用鐵劑,缺鐵性貧血很快就復發。而象張大爺那樣的男性患者以及絕經後婦女,不存在月經失血問題,一旦診斷為缺鐵性貧血,一定要排除消化道失血性疾病,尤其要排除消化道腫瘤,否則不但補鐵效果差,還可能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在去除病因的同時,可以開始補鐵治療,常用速力菲, 0.1g,3次/d,口服鐵劑後5~10天網織紅細胞開始上升,7~12天達高峰,其後開始下降,2周後血紅蛋白開始上升,平均2個月恢復,待血紅蛋白正常後,再服藥3~6個月以補充儲存鐵。
總之,缺鐵性貧血治療的關鍵是病因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