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膽外科 副主任醫師 高鵬驥

  肝臟局灶性結節性增生(FNH)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病變,由Edmondson於1958年首次提出這一概念,1975年被世界衛生組織採納。FNH的發病率僅次於肝血管瘤,在成人屍檢報告中的檢出率為0.8%,普通人群發病率為0.6%~3.0%。

  FNH是肝實質對血管畸形的增生性反應,是非腫瘤性增生,且無惡變傾向。具體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提出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血管畸形、長期口服避孕藥物、藥物性肝損傷、吸菸等。

  雖然任何年齡均可發生FNH,但是發病年齡常見於20-50歲。國外文獻報道女性發病率較高,但國內報告男女發病率相似,甚至男性患者更多。男性發病年齡較大,病變體積較小,更多的表現為不典型FNH。

  FNH一般不引起臨床症狀,患者大多為體檢時發現或因其他疾病檢查時偶然發現,少數患者因病變體積大而出現右上腹疼痛或壓迫臨近臟器導致腹脹等不適,破裂出血者非常罕見。

  由於FNH為非腫瘤性病變,缺乏特異的診斷標記物,也不會造成明顯的肝功能異常,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大多數患者為超聲檢查時發現,典型超聲下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等回聲結節,血供非常豐富,動脈性血流訊號自中央向四周輪輻狀放散,動脈血流流速高且阻力低。但是由於FNH的超聲下表現特異性較差,對超聲醫師個人的經驗要求較高,臨床診斷率較低。

  腹部增強CT和MRI都是臨床診斷FNH的重要檢查方法,特徵性的表現為:病灶中央平掃可見瘢痕,增強掃描為“快進慢出”的增強特點以及中央瘢痕延遲強化。少數病灶缺乏上述典型影像學表現,不易與腺瘤甚至肝癌區別。與增強CT相比,MRI平掃更易顯示中央瘢痕,採用肝特異性造影劑能夠進一步提高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由於FNH為良性疾病且較少引起臨床症狀,甚至有文獻報道可自行消失,目前多推薦採取臨床隨診,定期複查。但是,FNH的體積和數量也有發生進展的情況,甚至有文獻報道在切除的FNH病灶周邊發現了早期肝細胞癌。因此,對於影像學表現不典型但傾向於良性的病變,可考慮3個月後複查。在觀察期間出現影像學改變、病灶增大或出現症狀時,應考慮外科干預。目前較為公認的手術指徵包括:病變較大且症狀明顯;影像學表現不典型,不排除腺瘤或肝癌等;病變增長較為明顯。

  總之,FNH為較為常見的病因尚不明確的肝臟良性疾病,男女均可發病,以20~50歲多見。患者多為體檢時發現,MRI是首選的影像學診斷方法。無明顯症狀且存在典型影像學表現的患者首選臨床觀察;影像學表現不典型、體積較大且症狀明顯或增長迅速的病變應實施手術切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