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治醫師 張珣

  幽門螺桿菌是近年來學術研究的重點及熱點,最新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與某些血液系統疾病的發生關係密切,對於這些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提示意義。

  1、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貧血尤其是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相關。研究發現,貧血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顯著高於未感染者,並且同輕、中度的缺鐵性貧血患者相比,中度缺鐵性貧血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更高。

  幽門螺桿菌導致缺鐵性貧血的機制有:幽門螺桿菌生長繁殖需要消耗鐵,導致機體對鐵的需求增加;幽門螺桿菌能夠降低胃酸分泌和維生素C濃度,從而使腸道對鐵的吸收減少,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使胃和十二指腸黏膜上皮細胞滲透性增高,引起鐵和含鐵蛋白從胃和十二指腸黏膜中流失;幽門螺桿菌感染使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增強,抑制血紅蛋白的合成。

  2、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巨幼細胞性貧血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誘導機體特異性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使得胃黏膜細胞損傷,引起慢性萎縮性胃炎,導致壁細胞受損,胃蛋白酶、內因子和胃酸的分泌減少,影響對食物中維生素B12的吸收,導致巨幼細胞性貧血。

  3、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許多研究發現根除幽門螺桿菌後部分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數顯著增多,並伴隨血清血小板相關抗體IgG水平的下降,提示幽門螺桿感染可能是部分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致病因素之一。其可能發病機制為:免疫紊亂,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生與Th1/Th2免疫失調有關;幽門螺桿菌細胞毒素相關基因A蛋白與血小板抗原發生交叉反應;宿主遺傳因素人類白細胞抗原Ⅱ類系統與幽門螺桿菌相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尿素酶B的作用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