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泣或是用力時,“凸出”的肚臍變大,這叫臍疝。“疝”的意思是“腸子通過缺損部位凸出”。
小兒臍疝的發生與小兒臍部特點有關,胎兒在子宮時,臍帶穿過腹腔壁進入胎兒的身體,為胎兒供應血液。寶寶出生後臍帶脫落,肚臍周圍的腹腔壁肌肉開始擠壓閉合,寶寶就會出現臍疝。
有時候寶寶腹腔壁肌肉之間的空隙比較大,肌肉層下面的腸子就會透過薄薄的腹腔壁從縫隙裡擠出來,尤其是在寶寶哭泣、用力造成腹腔內壓力升高的時候。到兩歲時,寶寶的腹腔壁肌肉的縫隙一般會閉合,這種無痛、無害的疝氣也會隨之癒合,所以,臍疝通常不需要治療。較罕見的情況下,肚臍上方的肌肉有縫隙,造成疝氣,這種疝氣自愈的可能性較小,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有人用寬膠布壓迫臍孔,粘膠布前將疝內容物還納,墊以紗布,防止疝內容物脫出。多數人主張不需任何治療,等待其自愈,不主張區域性以硬幣、鈕釦或木片等硬物壓迫,以防區域性破潰感染。
手術治療:僅少數病例需手術治療。一般在2歲以後,如有疝內容物與疝囊粘連者或有嵌頓史者應及時手術。
手術治療效果較好,很少復發。非手術治療時應加強臍部護理,防止壓迫損傷臍部菲薄的組織而導致嚴重的後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