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丈夫還沒有長大時,母子的結盟有時也是為了家庭功能的補償。
根據家庭病理學說,“母子同盟”讓孩子成為夫妻個性衝突的一個投射‘容器’,夫妻無意識的把婚姻的問題轉嫁給孩子,孩子活得像一個替婚姻受罪的‘道具’。 由於母親性格,情緒對結盟中的孩子有很強的認同與內化作用,孩子的自我發展被壓抑,這種壓抑會延續到青春期並被猛烈的釋放出來。同樣,母親的過度親密使男孩性別認同與性意識發展延遲,不少的男孩內心印刻著無論如何也擺不脫的“俄的浦斯情結”(戀母)。
對母子同盟關係的認識與臨床心理治療可能是兩回事,心理治療師並不會拘泥於以上簡單的邏輯關係來看待“母子同盟”。
一般我們首先接受這種同盟是家庭關係的一種補償狀態,在新的平衡關係沒有確立以前,“母子同盟”可能是家庭內部平衡的有效機制。帶著這種觀念走進家庭,心 理醫生更能保持位置的中立和更廣闊的觀察角度。我們會狡猾的繞過家庭成員給予我們的是非因果,也不去充當家庭的教育者或關係的調解人。
我們對家庭呈現給我們的東西保持高度的尊重和認同,並協同家庭找到今後發展的多種變化的可能,以此來降低家庭內部的焦慮。我們不討論家庭為什麼會這樣,或者孩子為什麼會出現 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相反,我們樂於承認我們對問題的成因一無所知(裝傻)。我們只願意與家庭討論這種“母子同盟”是怎樣被維持下來的,如果家庭選擇不改變 現狀,每個成員需要怎樣做才能使“結盟”看起來並沒有那麼糟。如果家庭選擇變化又要怎樣來建立新關係和怎麼樣維持變化的可持續性。
在治療中,家庭治療師很願意和家庭坐同一個板凳,如果習慣坐在家庭的對面,讓家庭把麻煩惱怒一股腦兒的拋過來,那才是吃不了,兜著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