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是原發於腎臟的常見惡性腫瘤。據全國腫瘤登記年報,2009年中國腎癌發病率為4.5/10萬,死亡率為1.46/10萬。而來自北京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表明,腎癌發病率增速排在所有惡性腫瘤之首。
腎癌也算“富貴病”
“腎癌在發病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城市發病率高於農村,二是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通常男女患者的比例可以達到2:1。”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助理、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馬建輝告訴《t望東方週刊》,中國男性的腎癌發病率已經從10年前的1/10萬上升至10/10萬,且發病率還在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遞增。
在馬建輝看來,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習慣和高酒精、高吸菸的生活方式都是導致腎癌近年來發病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儘管目前還沒有發現明確的腎癌致病因,但吸菸、肥胖、高血壓都是已知的與腎癌危險因素。”
“腎癌也可以算是一種富貴病。目前腎癌發病情況在全世界都呈現出逐年走高的態勢,而我國的腎癌發病率已經超過了西方發達國家。”馬建輝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何志嵩告訴《t望東方週刊》,中國在2009年曾面向全國20家大型醫療機構作過一個關於腎癌的2000人連續登記,結果發現中國人腎癌中位發病年齡在50~60歲,這一數字比國際水平提早了將近10年。
“當時作這項登記時,原計劃是讓每家醫療機構分別登記100名腎癌患者,但在實施中發現,北方的醫院基本很快就可以完成統計,而有些規模很大、其他惡性腫瘤患者數量很多的南方醫院甚至都很難完成這100例患者登記。因此從這個情況來看,我們或許可以作出這樣一個推測:北方地區的腎癌發病率高於南方。”何志嵩說。
早期治癒率超過八成
腎癌的發病率逐年走高,但相比其他惡性腫瘤,腎癌的早期發現並不困難,只需進行一次簡單的B超就可以起到篩查作用。
“早期腎癌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症狀,因此在B超和CT等影像技術沒有全面普及時,患者多會在感到明顯不適,或出現一定症狀後才來就醫。”何志嵩告訴本刊記者,醫學界把血尿、腰腹疼痛和腹部腫塊稱為腎癌“三聯徵”,一旦出現這些症狀,腎癌往往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
“近年來,隨著大家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和常規體檢的日趨普及,有接近70%的患者都是在體檢時通過B超發現自己患上腎癌的,而這些人由於發現較早,治療效果也往往比較樂觀。”何志嵩表示,相比肺癌、肝癌等危險程度較高的惡性腫瘤,腎癌屬於外科手術可治癒的瘤種,只要發現及時,超過85%的早期病例都能做到徹底治癒。
據本刊記者瞭解,早期腎癌的手術治療效果之所以相對較好,是因為腎癌的瘤體外部通常都會有一層包膜包裹,正是在這種“隔離”作用之下,癌細胞的轉移風險被大幅降低。
“只要腫瘤沒有突破這層包膜,術後接近90%的患者都不會出現復發和轉移。”何志嵩介紹,2009年那場2000人的腎癌連續登記顯示,有87%的腎癌患者都屬於一期或二期的早期腎癌患者。
“我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都應進行一次體檢。”馬建輝解釋,直徑在7釐米以下的腎癌都屬於早期腎癌,而目前的B超影像檢查甚至可以發現直徑0.5釐米的腫瘤,“B超檢查是最準確的,且無痛無傷害的腎癌排查方式。”
手術治療安全第一
早期腎癌的手術治療效果很好,但受到“腎乃生命之本”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男性患者會在確診後不顧自身情況要求醫生在手術中務必保腎。
何志嵩認為,保腎手術是有一定先決條件的,必須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再考慮是否可以保腎手術。“通常來說,4釐米甚至是7釐米以下的腫瘤我們都可以進行保腎治療;另外對於那些原本就只有一個腎,或者另外一個腎臟功能也並不理想的患者,我們也會考慮保腎治理,但保腎手術的難度與風險比根治性治療(即摘腎手術)要高得多。”
針對那些在確診時已經出現擴散和轉移,無法通過手術實現治癒的腎癌晚期患者,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靶向治療。
“靶向藥物的主要原理是讓腫瘤得不到營養供應,它雖不能像傳統化療藥物那樣把腫瘤細胞‘殺死’,但可以把腫瘤變成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即使無法徹底治癒,卻能抑制腫瘤生長,讓患者帶瘤生存。”但何志嵩也表示,一種靶向藥物通常只能抑制腫瘤的一條生長方式,由於腫瘤自己會尋找其他通路,所以不少患者在穩定一段時間後,病情還是會出現再次進展。
在不使用靶向藥物的情況下,轉移性腎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大約在13個月左右,而靶向藥物可以將患者的生存期延長到兩年以上。
“靶向藥物對腎癌患者的臨床獲益率可以達到70%~80%,但是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有些時候,藥物的使用效果還沒有表現出來,患者會因為出現一些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也感到十分無奈。”何志嵩說,患者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儘量克服不良反應,爭取獲得更長、更好的生存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