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畸形外科新進展
特發性脊柱側凸
在假性雙主彎治療的選擇性胸椎融合方面,仍存在很多討論。主要針對於胸彎大於腰彎,但腰彎卻是結構彎,伴有旋轉及頂椎偏離。SRS年會中有幾篇文章討論了這一點。得到的唯一結論是外科醫生對於是否進行選擇性胸椎融合術的選擇有很大的爭議,這帶來了不同的結果。基於選擇性融合技術“規則”來預測預後變得十分困難。至少一篇文章顯示相對於冠狀動脈搭橋術及全膝關節置換術而言,對於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進行手術符合價效比。每質量調整生命年其成本大約為8182美元。
一項研究比較了椎弓根釘系統與釘鉤混合系統,並發現行椎弓根螺釘系統內固定的病人比進行了釘鉤混合系統的病人擁有更低的翻修率(3.5%VS12.6%)。
成人脊柱畸形
目前正在做相當多的工作,以評估成人脊柱側凸矯形術的價效比。最近一組研究表明,在兩年的隨訪中,病例有相當顯著的療效。但是,神經功能障礙的發生率是相當高的,同樣還存在近端交界性後突畸形及近端交界位置融合不良的較高風險。至少有一項研究表明,成人脊柱側凸畸形對於身體功能的影響與糖尿病及心臟系統疾病類似。
對於延長節段融合節段至骶骨,認為應用髂骨固定來保護骶骨螺釘是強制性的。但是應用髂骨固定還是S2處骶骨翼螺釘固定哪個更佳仍不明確。S2髂骨翼螺釘固定與第一代髂骨螺釘相比較,從後突角度減少角度而言是更為有利的。而目前應用的第三代髂骨螺釘,則具備更小的螺釘及更好的植入物埋入技術。這兩種技術目前併發症發生率似乎均比較小,且都可以有效地保護骶骨螺釘。
三柱截骨術在嚴重成人脊柱側凸的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而相較於兒童,此類手術應用於成人會帶來較高的神經系統併發症發生率。
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
腦癱患者的手術治療中,刀口感染的發生機率很高(6.5%),這與胃造瘻口存在、術前大角度後凸、手術時間長及高齡相關。而行走能力及帶抗生素的植骨則可能帶來較低的刀口感染率。而一項研究比較了對於遲緩性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症,脊髓性肌萎縮症,等等)進行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效果。發現手術治療組的預期壽命要高於非手術治療組。
併發症
各種方法被用來嘗試降低脊柱側凸重建術後深部刀口感染的機率。其中,萬古黴素的靜脈給藥及頭孢菌素的應用被認為是有效的。另外,術前備皮及區域性應用抗生素特別是萬古黴素,似乎是有益的。
早期脊柱側凸
對於進展期兒童脊柱側凸病人應用生長閥技術進行支撐的治療仍在繼續流行。支援該種理念的人群認為該理念基於十歲以下其Y狀軟骨仍未閉合的先天性脊柱側凸或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病人。該理念的手術方式很多,但仍無一種是十分理想的。該技術是大約每6個月進行手術延長內植入物,以免限制脊椎生長。而被調查的其他方法則包括了連線棒與固定點之間滑行連結的節段式自我生長棒及磁體驅動生長棒。大部分的脊柱生長技術尚未得到FDA批准的,其應用被認為是“超出應用範圍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