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康復科 主治醫師 於冬麗

  肌內效貼扎技術
  一、肌內效貼扎技術的臨床應用概述
  肌內效貼扎技術最早由日本的加瀨建造博士於1979年所發明,這是一個沒有藥性、完全使用貼布彈性力學和人體軟組織互動的一項創新概念,是一種將貼布貼於體表以達到保護肌肉骨骼系統、促進運動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療技術。貼扎常用於神經康復、疼痛康復以及各類運動防護和損傷的處理。
  二、肌內效貼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肌帖是由基材、黏合劑和離型材料三部分組成。基材為防水彈力棉布,由棉絲和彈力尼龍絲混合紡織而成,有良好的伸縮效能,可保障在縱向超過原長度的60%左右的拉伸範圍,橫向一般沒有伸縮性。彈力棉布中間有網眼、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黏合劑主要是醫用亞克力膠,具有低過敏性和高黏合性的特點。離型材料指的是背親紙,用來防止帖布互相粘連和保持膠面的黏合效能。
  三、肌內效貼扎技術的基本原理
  肌貼拉起面板,擴大皮下間隙。
  通過正確的肌貼貼扎方法可以使肌貼表面產生皺褶。皺褶的產生使得面板和皮下組織之間產生了間隙,從而使得相應組織的血液淋巴迴圈更加暢通,損傷部位的滲出液容易被吸收,減少了組織間液體瀦留,區域性壓力降低,損傷組織易於重建,從而起到緩解疼痛不適症狀和加速損傷恢復的作用。
  肌貼對肌肉、韌帶、關節等組織起支撐和穩定作用

  肌貼可以起到支撐和穩定肌肉。韌帶、關節等組織的作用,由於其高彈性而不限制肢體的正常活動,因而在運動中肌貼起到了較好的保護、支援和穩定的作用。
  肌貼的彈力回縮作用對肌肉、筋膜、韌帶、關節的正向調節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趨正性和趨穩性。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失衡的物體通過外部微小的刺激,使物體恢復平衡態和穩定態。這種微小的刺激可以通過晃、抖動、擠壓等方式實現。肌貼可以起到對失衡肌肉、筋膜、韌帶、關節產生微小刺激的作用,這種作用是不間斷的,有報道此作用的時間超過24小時,因而機體自身在外界刺激下不斷地正向調節趨於新的平衡,從而緩解症狀。
  肌貼可以實現對面板表面力學機械刺激作用
  通過刺激面板表面及其受體感受器,起到興奮或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而達到鎮痛效果。也有研究表明,通過刺激面板表面實現對軀體內臟反射的刺激,從而增加內臟機能調節。
  肌貼有調節貼扎部位溫度的作用
  肌貼的調節體溫作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最顯而易見的是表面保暖作用,肌貼的厚度與面板類似,貼上在面板上能起到保暖作用。其次肌貼促進血液迴圈和淋巴迴流作用可以對貼上區域性起到調節面板恆溫作用。不同顏色的貼布由於吸收光線率的不同,對面板溫度變化有一定的影響,因而,如果想要升溫,可選用黑色或其他深色的肌貼,相反則選用白色或其他淺色的肌貼。

  貼扎部位表面壓力變化對機體產生良性刺激作用
  當身體某一部位被撞擊或其他原因出現疼痛時,最本能的反應是用手握住疼痛部位以緩解疼痛。可以體驗一下,出現疼痛時用手按壓的力度和位置情況,在多數情況下,人們通常會護住疼痛部位,用不輕不重的力度按壓疼痛部位或者疼痛部位的近端來緩解疼痛。同樣貼扎肌貼後,隨著人體的活動貼上肌貼部分機體的壓力發生著變化,就像人的手在按摩一樣,使得不適和疼痛漸漸地得到舒緩。
  四、肌內效貼扎可以治療的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
  (1)腦卒中後肩關節半脫位、軀幹運動功能不足、偏癱步態、肩手綜合徵;
  (2)周圍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尺神經損傷、正中神經損傷等;
  (3)小兒腦癱:膝關節過伸、膝關節伸展不充分、尖足、足內(外)翻、足底感覺異常;
  各部位疼痛:
  (1) 頸椎常見問題:頸部肌肉緊張、頸部肌肉無力、姿勢不良、落枕;
  (2)腰椎常見問題:腰部肌肉拉傷、腰椎間盤突出、姿勢不良;
  (3)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內上髁炎;
  (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軟組織損傷;髕骨軟化證;
  (5) 踝關節扭傷;
  其他:
  骨折後水腫、肌肉拉傷、乳腺癌根治術後淋巴水腫、小兒斜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