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康復科 主管技師 張強

  肌內效貼扎技術是一種將肌內效膠布貼於體表以達到增進或保護肌肉骨骼系統、促進運動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療技術。常用於各類運動損傷的處理,並廣泛延伸到神經康復、美容等領域。
  簡介
  肌內效貼最早由日本的加瀨建造博士創用,命名來自於英語"kinesiology"的字首,譯成中文為"肌內效",這一商品名與其主要是通過肌肉等軟組織起效的產品特點十分吻合,故國內專業人士多稱為肌內效貼、肌能貼等。經過多年發展,肌內效貼的貼布材質、貼扎技術得到不斷改進,在歐美、中國臺灣及中國香港等地區的運動醫學界得到了廣泛應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以及近年來的許多大型國際賽事上,許多國家的運動員都在比賽時都應用了這種貼布。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小兒康復科張強
  貼布構成
  肌內效貼由三層組成,一層是防水彈力棉布,二層是醫用壓克力膠,三層是保護膠水的背親紙。每平方米的彈力棉布上塗4-70g的膠水,且膠面呈水波紋狀,水波紋的寬度為3.75px,間隙為8.75px,波長150px,振幅40px。
  物理特性
  肌內效貼的基本物理特性包括彈力、張力、應力、切力及粘著力等。
  彈力:為貼布被拉伸後本身具有的彈性回縮力,即向心力

  張力::貼布受到外力作用時本身具有的延展性,即離心力
  應力:軟組織受到貼布的外力作用時所產生的對抗力或單位面積上受到的來自貼布的垂直力量
  切力:為貼布單位面積上的橫向力量,可以水平牽動面板皺褶走向
  粘著力:貼布的粘膠附著在面板上的力量。
  貼布的伸縮能力:縮短5-10%,伸長130-150%。
  生理效應
  通過貼上時的膠布的密度差牽動面板的走向,增加面板與肌肉之間的間隙,進而影響到皮下筋膜組織的流向,讓筋膜系統能夠有足夠的通透性與流通,促進淋巴及血液迴圈。
  臨床應用
  緩解疼痛:根據閘門控制理論,由於觸覺傳入神經(Aβ纖維)的直徑大於痛覺傳入神經(Aδ和C纖維),在傳導速度上也較快,因此增加觸覺傳入神經的感覺輸入,能夠抑制痛覺輸入,從而減輕或消除疼痛。
  改善迴圈:當貼布於面板密合時會自然產生皺褶,這些皺褶具有方向性,可改變筋膜及組織液的流向趨勢,有效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
  減輕水腫:藉由散狀型貼布產生的池穴效應,以及貼布皺褶產生的方向性將組織間液引導向最近的淋巴結,從而減輕水腫。
  支援軟組織:當貼布的自然回縮方向與被貼扎的肌肉收縮方向同向時,也就是說貼布的錨位於肌肉的起點,其餘貼布朝肌肉走向貼至肌肉終點位置,此時貼布協助肌肉收縮。

  放鬆軟組織:當貼布的自然回縮方向與被貼扎的肌肉收縮方向相反時,也就是說貼布的錨位於肌肉的止點,其餘貼布朝肌肉走向貼至肌肉起點位置,此時貼布能減緩肌肉緊繃或痙攣,適度放鬆被貼扎的肌肉與區域性筋膜。
  訓練軟組織:藉由貼扎對於區域性面板的觸覺感覺輸入,如同專業治療或訓練人員的手部接觸引導,能赤血長時間給予該處軟組織一個誘發動作的資訊,能有效提升訓練效果,達到肌肉再教育的目的。
  矯正姿勢:調整主要控制姿勢動作的肌群的張力,促進肌肉協調能力,或進一步利用加大張力的貼扎方式將關節固定在對線良好的位置,提供區域性關節本體感覺輸入,能有效矯正不當的姿勢。
  增強關節穩定性:可防止因不正常肌肉收縮所造成的關節異常,能調整筋膜,使肌肉機能正常化,並增加關節活動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