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外科 主治醫師 劉鴻堅

  隱匿陰莖是指各種原因所致的陰莖藏匿於恥骨聯合下軟組織中,外觀見陰莖短小, 陰莖海綿體發育尚正常。 患者可出現排尿困難、 尿瀦留、 泌尿系感染、 陰莖痛性勃起、 性交困難以及性心理障礙等問題。隱匿陰莖分類與診斷在臨床工作中較為混亂,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治療方式亦多樣。小兒隱匿陰莖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隱匿陰莖在青少年陰莖畸形中的發病率是0.68 %,僅次於包莖和包皮過長。雖然隱匿陰莖已被臨床醫生所重視 ,但是 ,由於對其病因、診斷和治療等問題 ,國內外學者的認識不一致 ,臨床上易造成誤診誤治。
  (一)隱匿陰莖的病因關於隱匿陰莖的病因,早期的觀點有: ①過度肥胖 ,會陰部脂肪掩埋了陰莖體所致 ;②包皮與陰莖體不附著造成陰莖呈隱匿的外觀;③陰莖海綿體根部與恥骨聯合分離或陰莖面板過短 ,使陰莖隱匿在會陰皮下。近年來觀點又有新的發展: ①陰莖肉膜發育不良 ,彈性差 ,限制了陰莖體的伸縮; ②肉膜肌異常附著陰莖海綿體 ,使陰莖面板束縛在腹壁上 ,阻礙了陰莖面板的正常發育所致。從胚胎學上講,胚胎期第6周時, 陰囊隆突出現在每一側的尿道嵴中, 尿道嵴顱側頂部即生殖結節 (胚), 後者延伸形成陰莖, 並將尿道嵴拉向前, 兩側尿道嵴融合形成陰莖部尿道,同時最初發生於腹股溝區的陰囊隆突遷移向尾側, 形成陰囊和陰囊中隔。上述男性外生殖器發育過程中遷移水平分離的失敗, 導致陰莖海綿體受深筋膜的束縛, 所產生的粘連使陰莖和陰囊同時受累所致。關於其病因,目前較為普遍接受的觀點有:(1)陰莖根部面板與陰莖體固著不牢;(2)肉膜發育異常形成纖維條索;(3)嚴重的包莖或陰莖包皮術後疤痕將陰莖束縛於包皮內;(4) 恥骨聯合上過多的脂肪;(5)陰莖根部的陰莖腳異常低位;(6)懸韌帶與陰莖的附著位置異常;(7)陰莖的發育異常等。國內有的認為肉膜直接附著於陰莖體的前端甚至頸部是造 成 隱 匿 陰 莖 的 主 要 原 因。而Camper’ s筋膜脂肪層的下移和肉膜與深筋膜間的脂肪組織異常堆積及肉膜的增厚、彈性差 ,則加重了隱匿的程度。

  (二)隱匿陰莖的診斷隱匿陰莖的診斷國內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這給學術交流、手術效果評價帶來困難,所以有必要制定統一的診斷標準。隱匿陰莖的診斷必需結合其分類來進行,在確定了種類後再來確定其嚴重程度, 這樣才有可能將其可能病因反映於診斷之中,利於手術方式的選擇Casale 等將其分為:先天性,後天性(手術後瘢痕形成所致)以及伴有肥胖的隱匿陰莖;Maizels等從病理生理學角度理解將隱匿陰莖將分為:埋藏陰莖,蹼狀陰莖,束縛陰莖和小陰莖;小陰莖是指陰莖形態正常 ,但陰莖體長度、 直徑明顯小於同齡兒正常陰莖平均值2 . 5個標準差以上的陰莖 ,可伴有陰莖海綿體發育不良、 睪丸小或伴有睪丸下降不全等,常合併內分泌異常。蹼狀陰莖為一先天發育異常 ,使陰莖腹側面板與陰囊面板未完全分離而呈蹼狀 ,導致陰莖外觀短小 ,但陰莖背側有陰莖面板覆蓋 ,無陰莖面板缺乏 ,陰莖體發育正常 , 埋藏陰莖不但存在陰莖面板與陰莖體分離 ,而且陰莖面板缺乏 ,尤以誘導陰莖勃起時陰莖面板缺乏更明顯;束縛陰莖是指有手術史,瘢痕攣縮所致。Crawford等將其分為:隱匿陰莖,部分或全部埋藏陰莖和陰莖陰囊蹼狀陰莖, 他認為埋藏陰莖與蹼狀陰莖是同一病變的不同程度的表現形式。國內認為診斷標準應至少符合以下 5 點:①陰莖外觀短小; ②隱匿在皮下的是發育正常的陰莖體; ③用手向後推擠陰莖根的面板見有正常陰莖體顯露,鬆開後陰莖體迅速回縮; ④除外其他陰莖畸形,如尿道下裂或上裂,特發性小陰莖等; ⑤除外肥胖嬰幼兒陰莖體部分埋藏於恥骨前脂肪堆中這一情況。

  (三)手術時機的選擇目前對隱匿陰莖的手術時機尚缺乏統一的認識。有人認為相當部分的小兒隱匿陰莖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或體重的減輕 ,症狀可獲改善甚至痊癒同時 ,隱匿陰莖的患兒早期不做手術對陰莖體的發育影響並不大。主張該病的手術矯治年齡應儘可能推遲到 12~14 歲以後進行 ,因為在這個年齡段 ,小兒身體內雄激素水平逐漸提高 ,陰莖發育較快 ,陰莖的外觀變化較大 ,加上會陰部脂肪的重新分佈 ,是患兒隱匿陰莖自愈的關鍵年齡段。但大多數學者認為隱匿陰莖自愈並不是經常發生的,而患者存在反覆的包皮龜頭炎、包莖清潔陰莖困難 ,若不及早施行手術治療 ,會影響到陰莖的發 育 , 造 成 生 理 和 心 理 上 的 障礙。有資料顯示 ,許多男孩在青春期前就開始關注其外生殖器 ,即使會自愈的患者在等待過程中也會發生情感障礙。根據這一事實 ,有學者主張對已明確診斷的患兒應儘早進行手術矯正。By等報道的手術最小年齡為 11 個月,認為在 3 月齡時實施手術是安全的。也有學者認為對不存在包莖的隱匿陰莖 ,手術年齡應推遲或至青春期後。Herndon等的一組術後長期隨訪觀察結果建議患者一經診斷即行手術治療。
  (四)手術方法隱匿陰莖的矯治手術多針對隱匿陰莖的病因及病理改變設計 ,各個不同時期根據當時對本病的病因及病理改變的認識而設計其手術。
  (1)70年代以前認為本病主要是包皮口狹窄環。使陰莖頭不能外露 ,而使陰莖隱匿於皮下 ,故手術主要是切開狹窄環 ,陰莖腹側面板轉移到背側。本術式並未切除或切斷限制陰莖外展的纖維束帶 ,故難以達到使陰莖外露的目的。
  (2)80年代以後逐漸認識到本病是由於胚胎髮育期正常延伸至生殖結節的尿生殖竇遠端發育不全所致,而將術式改為陰莖體固定術、 Shiraki 術、Johnston 術及 Maizels術。這些術式均潛行分離,並部分切斷了其纖維結締組織。術後陰莖顯露有所改善。各術式的手術要點與特點: ①陰莖體固定術:包皮口背側縱切橫縫 ,擴大包皮口 ,外露陰莖頭。引進後根部兩側切口 ,潛行分離 ,顯露陰莖白膜 ,然後行陰莖根部白膜與皮下縫合固定。此術式操作簡單 ,術後陰莖顯露有所改善 ,但遠期效果較差。②Shiraki術:沿包皮口環形切開包皮外板 ,然後於包皮內外板分別作 2、 6、 10 點及 4、8、 12 點處縱形切開 ,三角皮瓣嵌插縫合。使陰莖頭外露。此術式僅適用於陰莖面板過短所致的隱匿陰莖 ,否則需同時作陰莖體固定術。治療效果有時不太可靠。③Johnston術:擴張包皮口 ,分離粘連。在陰莖根部取環狀切口 ,分離至陰莖白膜。在陰莖根部將皮下組織全層縫合固定於陰莖根部和恥骨骨膜上 ,使陰莖頭部分外露。此術式在歐美國家使用較為廣泛。由於此術將陰莖根部面板呈環狀固定 ,大多手術效果非常可靠。但由於環狀切口易使術後陰莖淺靜脈和淋巴迴流受阻 ,故陰莖腫脹明顯 ,且持續時間長。④Maizels術:結合了Johnston術和恥骨上區域性脂肪切除術 ,使陰莖顯露。此術式適用於肥胖患兒的隱匿莖。
  (3)90年代初期認識到本病的病理改變主要是由於正常有彈性結構的肉膜發育異常 ,成為結締組織 ,從而限制了陰莖體的外露。故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切除其發育不良的肉膜 ,使陰莖體外露同時行陰莖體 固 定 及 包 皮 整 復 , 即 Devine術。手 術效 果 滿 意。近 年 來 By等[提出的隱匿陰莖手術方法也是針對陰莖肉膜發育異常這個病理改變而設計的 ,手術效果非常滿意。其手術方法是:陰莖腹側縱向切開陰莖面板至陰莖根部 ,距冠狀溝0. 5 cm做環行切口 ,切開包皮內板深達白膜 ,向根部遊離脫套。切除陰莖與面板之間的發育不良的肉膜 ,顯露陰莖背側達恥骨水平 ,腹側達陰莖陰囊交界處。在陰莖背側 10、 12、 2 點處行陰莖白膜與恥骨筋膜固定 ,然後在背側 10、 12、 2 點和腹側 4、 6、 8 點處行陰莖白膜與陰莖根部面板固定。Radhakrishnan等提出手術成功治療隱匿陰莖的幾個要點: ①陰莖面板要儘量遊離至陰莖根部; ②切斷限制陰莖外展的纖維束帶; ③陰莖恥骨和陰莖陰囊交界處的真皮與陰莖深筋膜縫合固定; ④恢復陰莖陰囊角外觀; ⑤恰當加壓包紮陰莖面板; ⑥腹側面板“Z”形縫合。Walsh等根據隱匿陰莖的嚴重程度提出了不同的處理方法 ,中度嚴重的病例 ,限制陰莖外展的纖維束帶必須切除。另外 ,陰莖背側皮下組織應與恥骨骨膜固定、陰囊肉膜與陰莖深筋膜固定。重度隱匿陰莖者 ,陰莖懸吊韌帶亦必須切除 ,並切除恥骨上脂肪。Maizels等認為脂肪抽吸術有利於改善嚴重隱匿陰莖的外觀。但Joseph 等認為單純的恥骨上脂肪切除術效果不滿意;By 等則不提倡單獨或聯合採用恥骨上脂肪切除或脂肪抽吸術來治療隱匿陰莖。須強調的是 ,隱匿陰莖應禁忌作單純包皮環切術。
  (4)近十年來,在手術方式方面又有了新的改進。Yoshifumi Sugita等設計陰莖腹側中線切口,建立一個鑽石形狀的面板缺口,切開背側包皮內板,鬆解陰莖,背側兩個皮瓣轉移至腹側覆蓋陰莖。適合於所有陰莖體面板缺乏的患兒。Taiwai Chin等針對術後長期包皮水腫這一併發症,採用改良包皮展開術,此術式更少地損傷包皮血供,更薄的內板有利於減少水腫。JOHN F.REDMAN認為隱匿陰莖是短陰莖體和陰莖體缺乏的先天性綜合徵,運用袖套環切技術保留內板覆蓋陰莖體。MICHAEL D.GILLETT等運用中厚皮瓣植皮術治療陰莖面板缺損的患兒,取得較好的美容和功能效果。TRACK LEE等採取從兩側分離外側包皮,腹側和背側正中切開內板與外側面板切口垂直的方法,保留了良好包皮血供,效果滿意。P.Brisson等手術方式避免了環形切開陰莖基底部面板,減輕了術後水腫,應用垂直褥式縫合固定更牢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