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和骨質疏鬆性骨折是一種日益嚴重的醫療和社會問題,而脊椎是發生骨質疏鬆骨折的最常見的部位,骨折可帶來三個基本的問題,一,單節段的椎體的急性骨折,二,多節段的椎體骨折伴塌陷,並有矢狀面上正常的平衡和姿勢的喪失,三,多節段椎體骨折伴繼發性椎管狹窄和神經壓迫。根據出現的問題,應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椎體成型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使用灌注劑治療骨質疏鬆的椎體成型術技術,因其效果確切,得到迅速發展。
1984年,法國的Deramond首先應用經皮向椎體內注射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的方法成功的治療了1例長期疼痛的C2椎體血管瘤患者,此手術被稱為經皮椎體成型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Duquesnel首先應用PV治療骨質疏鬆或惡性腫瘤引起的椎體壓縮性骨折。1994年,PV開始在美國應用,近年來逐漸推廣。對治療骨質疏鬆性骨折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發展前景。
適應症與禁忌症
掌握恰當的適應症是PV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PV主要用於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或腫瘤侵浸引起的疼痛,並增加椎體的強度,但不能緩解神經根或脊髓壓迫的症狀,也不能抑制腫瘤生長。治療中是選折單純PV治療,還是聯合應用外科手術,放射治療,藥物治療,受多種因素影響,應綜合考慮。
脊椎的溶骨性轉移瘤和骨髓瘤是PV的主要適應症。患者常疼痛劇烈,椎骨切除+重建術可以治療局灶性病變,但病變常為多灶性病變,。放射治療常於治療開始後10-14天才使90%以上的患者疼痛緩解或消失.但放療後消弱了骨重建能力,骨重建常於放療後2-4個月開始,尤其是對於骨髓瘤的患者,容易造成椎體塌陷,使神經受壓的危險性增加.而PV能立即緩解疼痛,增加脊椎的強度和穩定性.椎體血管瘤大多是無症狀的良性病變,當引起疼痛時,的行椎體成型術治療。骨質疏鬆徵椎體塌陷引起的疼痛經休息,藥物治療後多數好轉,無效時,可行椎體成型術治療。尤其是活動較多,或年齡較大的患者。
無條件行急性椎管減壓術的醫院,有凝血機制障礙的患者不能行椎體成型術。當椎體廣泛破壞,椎體高度不到原來的1/3時,行椎體成型術操作有一定的困難。
術前檢查與準備
1、術前查體並結合影象學檢查,以確定患椎部位。骨折急性期時,MRI檢查矢狀面T1加權像可見髓核訊號減弱。骨掃描可見放射性核素活性增強。
2、術前行常規X線和CT檢查,必要時,行MRI檢查,以評估椎體塌陷的程度,部位和範圍,椎弓根的顯影的情況,椎體皮質後壁是否完整。以及是否有骨塊所致的硬膜外或椎間孔狹窄。
3、術前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療效
骨質疏鬆的患者90%以上疼痛顯著減輕或消失。疼痛緩解或消失一般發生於術後幾小時或幾天,平均在24小時內。有時疼痛在一過性加重後緩解。PMMA聚合後可以防止椎體塌陷加重,或形成新的塌陷,大多數的患者於術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
作用機制
注射PMMA止痛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瞭。可能的機制為
1、機械性,化學性,熱效應等因素可能使病變周圍組織的神經末梢破壞,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灌注劑注射後可增強病變椎體的強度,使顯微骨折得到固定,同時降低了應力,從而達到了止痛的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