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主任醫師 楊志平

    脊柱轉移瘤是最常見的骨轉移瘤,約40%的癌症患者死亡時已發生脊柱轉移,其中最多見於胸椎(70%),其次是腰椎(20%),再次為頸椎(10%)。由於椎體內鬆質骨血供豐富.血流較慢,脊柱轉移瘤85%位於椎體,並且首先發生在椎體後半部分(1),因此脊柱轉移瘤常常引起椎體骨折、脊柱不穩、脊髓及神經根壓迫等合併症。脊柱轉移瘤患者由於腫瘤破壞椎體,脊柱穩定性下降,堅固性受損,引起微骨折,導致創傷性炎症,同時,腫瘤浸潤和膨脹性生長刺激周圍神經末梢,常常會伴有劇烈疼痛,應用鎮痛劑也難以止痛。(2)。患者中很多經歷了原發灶的手術治療、放療、化療等治療,一般狀況比較差,很難再承受椎體切除、植骨、內固定等手術打擊,會導致術後恢復期的延長,並且使併發症明顯提高,進一步導致死亡率明顯提高;保守治療效果不好,因疼痛長期臥床可能會產生肺不張和肺炎及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經皮椎體成形術的出現為脊柱轉移瘤的治療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治療方法。

  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目前已成為椎體良、惡性腫瘤和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有效治療手段,其同類技術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的使用也在迅速增加,二者可在局麻下進行,通過向椎體內注入骨水泥,達到增加椎體強度、恢復部分椎體高度、緩解疼痛、預防椎體骨折及所造成的併發症的目的;還可與脊柱後路內固定手術及放療聯合應用,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迅速止痛,緩解症狀,本質是微創的姑息性手術。

  適應症和禁忌症:
  手術適應症包括:(1)溶骨性病變;(2)椎體後緣完整;(3)引起嚴重疼痛;(4)不存在明確的脊髓壓迫和神經根壓迫;(5)預防性的PVP。
  禁忌證包括:後壁不完整; 有脊髓和神經根壓迫; 椎體完全塌陷;區域性或全身的感染未控制;凝血功能明顯異常者;對骨水泥或顯影劑成分過敏者。
  脊柱轉移瘤治療的選擇取決於原發腫瘤的組織學型別、治療前神經功能狀況、累及椎體的數目、椎體的水平、病灶在椎體內的位置以及患者全身情況及疼痛嚴重程度等(3)。但長期以來,有關脊柱轉移瘤的外科治療存在著諸多爭議,目前有兩種常用的評分系統來對脊柱轉移瘤患者的預後做出評估,決定手術方式。
  Tomita等通過對67例脊柱轉移瘤患者的回顧性研究.計算出原發腫瘤部位、內臟轉移和骨轉移三項重要預後因素各自的風險比,採用風險比值作為評分分值.使其評分系統更具統計學依據。根據不同分值和患者的預期壽命,制定出相應的治療目標和治療策略:(1)Tomita評分2~3分者.預期壽命較長.外科治療以長期區域性控制脊柱轉移瘤為目的,對腫瘤椎體採取廣泛性或邊緣性腫瘤切除術;(2)4~5分者.以中期區域性控制腫瘤為目的,可行邊緣性或囊內腫瘤切除術;(3)6~7分者,以短期姑息為目的,可行姑息減壓穩定手術;(4)8~10分者,以臨終關懷支援治療為主,不宜手術(4)。

  Tokuhashi等提據脊柱轉移瘤患者的全身情況、脊柱外轉移灶數目、受累脊椎數目、內臟轉移情況、原發腫瘤部位及神經功能情況等6項進行綜合評分,每項O~2分,總分12分.分值越高.預後越好。Tokuhashi評分大於或等於9分者,建議手術治療;5分以下者,則不宜手術,可考慮放療、止痛、對症支援等姑息治療。幾年後在原評分系統基礎上.將原發腫瘤部位的評分更加細化,由2分增加為5分,其他5項評分方法不變,總分也由原來的l2分增至l5分。在Tokuhashi修正評分系統中.總分0-8分、9~l1分、l2~l5分預示著患者的預期壽命分別為6個月以下,6~12個月.12個月以上。後Tokuhashi等採用修正評分系統對118例脊柱轉移瘤患者進行了前瞻性研究,其預期壽命與實際生存時間符合率達86.4%(5)。雖然Tokuhashi評分對脊柱轉移瘤的預後評估和手術指徵進行了相對客觀、量化的描述. 但對具體手術方式的選擇未進行深人研究。因此, Tomita評分6~7分者或Tokuhashi評分較低者,增強病椎的穩定性和止痛是治療脊椎溶骨性轉移灶的首要目的。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作為一種微創操作,是達到此目的的較佳選擇。椎體後凸成形術亦可應用於椎體轉移瘤,但球囊的壓力必須控制,應明顯小於治療骨質疏鬆症所致的椎體壓縮骨折時的壓力。因為壓力過大可擠壓腫瘤組織,加速腫瘤擴散。徐躍根等應用的壓力為100PSI(1PSI=6、8948KPa)(6)。
  穿刺入路的選擇和體位
  頸椎:C1、2 椎體經口咽後壁;中位及下位頸椎的穿刺入路選擇前外側途徑(7)。
  胸椎經肋骨頭-椎弓間或椎弓根等途徑進行穿刺進針。腰椎經椎弓根或椎弓根旁。透視下側位將穿刺針抵達椎體前3/4或病灶中心為理想位置。可採用雙側椎弓根穿刺,也可採用單側椎弓根穿刺。有學者認為單側椎弓根穿刺在恢復椎體強度、高度、硬度同雙側穿刺一樣,並且在單側穿刺風險小、手術時間短、射線照射時間短和費用少(8)。
  體位:頸椎取仰臥位,胸腰椎取俯臥位。
  填充材料

  用於椎體成形術的理想填充材料應具備以下特點(9):(1)良好的顯影能力;(2)調製簡便,易於注射;(3)適宜的聚合溫度;(4)6~10 min的操作時間,15min左右的凝固時間;(5)良好的生物力學特性;(6)無毒;(7)極好的骨傳導性和骨誘導性;(8)適宜的重吸收率;(9)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10)合理的價格;另外,填充材料應該適於作為一些藥物以及生物活性材料的載體,且具有緩釋的作用。
  但是,對椎體轉移瘤來講,目前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骨水泥為代表。PMMA有許多優點,包括調製簡便,價格便宜,生物力學效能較好。雖然不能在體內生物降解,沒有整合到周圍骨質的潛在性,沒有直接的骨附著,但此特性對椎體轉移瘤來講不是必須的,其聚合溫度高,潛在的單體毒性作用可能對椎體轉移瘤有一定的益處。在治療轉移瘤方面,有關文獻已經顯示了PMMA良好的鎮痛結果(10)(11)。
  應用PMMA 後的疼痛緩解機制仍不清楚。PMMA的止痛機制可能是(1)加強了椎體強度和硬度;(2)PMMA產生的聚合熱以及本身的化學毒性可至腫瘤壞死並破壞椎體的感覺神經末梢;(3)骨水泥將腫瘤組織與供養血管隔開,引起缺血性壞死,(12);。關於PMMA的骨熱壞死效應仍是個假說, 到目前為止, 還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援這一點(13)(14)。San等(15)通過對1例椎體轉移瘤患者屍檢研究發現, PMMA 填充區域及周邊存在3-11mm 寬的腫瘤細胞壞死區域,表明PMMA對腫瘤細胞確實有滅活作用。有學者在針對狒狒的椎體成形術的研究中,注意到注射後的椎體中存在一些壞死的骨碎片,但並不清楚這種壞死是否是緣於PMMA(13)。
  PVP通常是在影像監視下進行的, 所以填充材料必須是輻射不透性的, 這樣就可以追蹤填充材料的蹤跡, 檢測並避免填充材料滲漏所導致的神經系統或其他組織的損傷。由於PMMA 本身顯影差,故經常新增硫酸鋇作為助顯劑。應用於標準關節重建效果良好的骨水泥(其本身就包含了質量百分比為10% 的硫酸鋇)對於椎體成形術顯影不足,於是有學者在骨水泥中新增更多的硫酸鋇,  隨著粉劑中硫酸鋇的百分比增加,骨水泥的x線顯影能力也得到顯著地改善,但骨水泥的力學效能會隨之降低,陳瓏等證實加入20%硫酸鋇的骨水泥是能夠提供滿意的顯影能力,同時可有效加固病變椎體,緩解患者症狀。(16)
  注入量
  Sun K等(17)通過椎體成形術對椎體強化的生物力學機制研究發現,當骨水泥注入量達到椎體皮質內空間容量的20%時可有效預防高危險因素的壓縮性折,當骨水泥注入量達到5%一15%時就有明顯預防骨折的能力。Belkoff等(18)的屍體研究結論為腰椎、胸腰段及胸椎各椎體至少需要4、4ml、3、1ml和2、5 ml骨水泥才能恢復椎體的強度。對轉移腫瘤引起的疼痛Afshin Gangi(19)認為骨水泥注入1.5 ml就可以獲得滿意的止痛效果。這說明止痛程度與骨水泥用量大小不是正相關性。
  美國學者Akio Hiwafashi等(20)曾對椎體恢復高度與疼痛緩解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結果是椎體高度恢復的程度與臨床疼痛緩解間沒有必然聯絡。
  Molloy,S等對120個椎體(T6~L5 )注入2~8 ml不等量的骨水泥, 研究發現注入量與椎體抗壓強度和剛度的恢復只有弱相關( r2 分別為0、121 和0、127) ,抗壓強度和剛度的恢復平均只需要注入椎體容積的16、2%和29、8%(21)。
  但是Liebschner等(22)報道椎體成形術後椎體剛度的恢復與注入的骨水泥量相關, 14%容積的骨水泥就可滿足剛度恢復的要求, 30%容積的骨水泥注入則可使剛度明顯增加, 使臨近椎體的骨折危險增加。
  Cotton等認為骨水泥注射量一般為2~15ml,頸椎平均為2、5ml ,胸椎平均為5、5 ml ,腰椎平均為7、0 ml(23)。
  鄭召民等(24)的經驗是胸椎注射骨水泥3ml以內, 腰椎注射骨水泥5ml以內即可獲得滿意的效果, 滲漏率極低, 臨床實踐安全有效。
  療效
  PMMA注入椎體後能夠明顯強化椎體,重建和穩定脊柱,解除對脊髓及神經根的壓迫,防止神經功能惡化,並且其在區域性的產熱和可能產生的單體具有抗腫瘤作用,減少了區域性瘤負荷從而減輕腫瘤對骨質的破壞,防止轉移灶進一步擴大。國內外研究表明PVP應用於脊椎惡性腫瘤,短期內疼痛緩解率為88.7%-98、5 %(25)(26)(27);汪建華等隨訪17例骨轉移瘤病人3-17個月,病灶的穩定不進展率達82、4%(29)。
  併發症
  1、骨水泥外漏:相對較常見,報道為20 %~67 % ,與注射骨水泥的量呈正相關;由於腫瘤患者椎體骨質破壞,PVP 時骨水泥外漏比例較高,主要向椎旁軟組織、椎間隙、硬膜外、椎間孔及椎體靜脈滲漏,但大多數無臨床症狀,4%可出現神經根病變症狀, 並不是所有的骨水泥滲漏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28),僅有0、15%的患者骨水泥向硬膜外或椎間孔滲漏,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導致神經功能障礙,須手術減壓。
  2、神經根或周圍組織熱損傷,致疼痛一過性加重,經藥物對症處理可緩解。
  3、肺栓塞:少見,主要見於供血豐富、引流過快的病灶,注射骨水泥過早或穿刺針位於椎靜脈內所致 ,多無臨床症狀。
  4、感染:少見。
  綜上所述,椎體成形術可迅速、有效緩解椎體轉移瘤患者的疼痛,重建和穩定椎體,較好地加強椎體的強度,延緩骨轉移灶的發展,手術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創傷小,併發症相對較少,且可與脊柱後路手術及放、化療聯合應用,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已得到臨床循證醫學的肯定。由於骨水泥在臨床上的良好效果,現已發展為骨水泥成形術,將其擴充套件到骨盆、骶尾部及四肢的轉移瘤。隨著影像輔助技術的進步、手術器械的改進、新型骨水泥的研製及應用,此技術將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