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張祥英

  第一部分 前言

  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

  第二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1992年,青島)明確了頸椎病定義 :即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累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僅有頸椎的退行性改變而無臨床表現者則稱為頸椎退行性改變。隨著現代從事低頭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電腦、空調的廣泛使用,人們屈頸和遭受風寒溼的機會不斷增加,造成頸椎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     第二部分 頸椎病的分型

  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的不同,頸椎病分為 :頸型(又稱軟組織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壓迫型)。如果兩種以上型別同時存在,稱為“混合型”。

  一.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是在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急、慢性損傷,椎間盤退化變性,椎體不穩,小關節錯位等的基礎上,機體受風寒侵襲、感冒、疲勞、睡眠姿勢不當或枕高不適宜,使頸椎過伸或過屈,頸項部某些肌肉、韌帶、神經受到牽張或壓迫所致。多在夜間或晨起時發病,有自然緩解和反覆發作的傾向。30 ~ 40 歲女性多見。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椎間盤退變、突出、節段性不穩定、骨質增生或骨贅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內或椎間孔處刺激和壓迫頸神經根所致。在各型中發病率最高,約佔60 ~70%,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型別。多為單側、單根發病,但是也有雙側、多根發病者。多見於30 ~50歲者,一般起病緩慢,但是也有急性發病者。男性多於女性1倍。

  三. 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病率佔頸椎病的 12 ~ 20%,由於可造成肢體癱瘓,因而致殘率高。通常起病緩慢,以 40 ~ 60 歲的中年人為多。合併發育性頸椎管狹窄時,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比無椎管狹窄者小。多數患者無頸部外傷史。

  四. 交感型頸椎病

  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交感型頸椎病症狀繁多,多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少數為交感神經抑制症狀。由於椎動脈表面富含交感神經纖維,當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時常常累及椎動脈,導致椎動脈的舒縮功能異常。因此交感型頸椎病在出現全身多個系統症狀的同時,還常常伴有的椎 - 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的表現。

  五. 椎動脈型頸椎病

  正常人當頭向一側歪曲或扭動時,其同側的椎動脈受擠壓、使椎動脈的血流減少,但是對側的椎動脈可以代償,從而保證椎 - 基底動脈血流不受太大的影響。當頸椎出現節段性不穩定和椎間隙狹窄時,可以造成椎動脈扭曲並受到擠壓 ;椎體邊緣以及鉤椎關節等處的骨贅可以直接壓迫椎動脈、或刺激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使椎動脈痙攣而出現椎動脈血流瞬間變化,導致椎 - 基底供血不全而

  出現症狀,因此不伴有椎動脈系統以外的症狀。

  第三部分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

  一.頸型頸椎病

  1、頸項強直、疼痛,可有整個肩背疼痛發僵,不能作點頭、仰頭、及轉頭活動,呈斜頸姿勢。需要轉頸時,軀幹必須同時轉動,也可出現頭暈的症狀。

  2、少數患者可出現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脹麻,咳嗽或打噴嚏時症狀不加重。

  3、臨床檢查 :急性期頸椎活動絕對受限,頸椎各方向活動範圍近於零度。頸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鎖乳頭肌有壓痛,岡上肌、岡下肌也可有壓痛。如有繼發性前斜角肌痙攣,可在胸鎖乳頭肌內側,相當於頸3~頸6橫突水平,捫到痙攣的肌肉,稍用力壓迫,即可出現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二. 神經根型頸椎病

  1、頸痛和頸部發僵,常常是最早出現的症狀。有些患者還有肩部及肩胛骨內側緣疼痛。

  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這種疼痛和麻木沿著受累神經根的走行和支配區放射,具有特徵性,因此稱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發作性、也可以呈持續性。有時症狀的出現與緩解和患者頸部的位置和姿勢有明顯關係。頸部活動、咳嗽、噴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狀的加重。

  3、患側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有時出現持物墜落。可有血管運動神經的症狀,如手部腫脹等。晚期可以出現肌肉萎縮。

  4、臨床檢查 :頸部僵直、活動受限。患側頸部肌肉緊張,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內側緣以及受累神經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壓痛。椎間孔部位出現壓痛並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狀加重具有定位意義。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仔細、全面的神經系統檢查有助於定位診斷。

  三. 脊髓型頸椎病

  1、多數患者首先出現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沉重感,隨後逐漸出現行走困難,下肢各組肌肉發緊、抬步慢,不能快走。繼而出現上下樓梯時需要藉助上肢扶著拉手才能登上臺階。嚴重者步態不穩、行走困難。患者雙腳有踩棉感。有些患者起病隱匿,往往是想追趕即將駛離的公共汽車,卻突然發現雙腿不能快走。

  2、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寫字、係扣、持筷等精細動作難以完成,持物易落。嚴重者甚至不能自己進食。

  3、軀幹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的捆綁感,稱為“束帶感”。同時下肢可有燒灼感、冰涼感。

  4、部分患者出現膀胱和直腸功能障礙。如排尿無力、尿頻、尿急、尿不盡、尿失禁或尿瀦留等排尿障礙,大便祕結。性功能減退。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須拄拐或藉助他人攙扶才能行走,直至出現雙下肢呈痙攣性癱瘓,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5、臨床檢查 :頸部多無體徵。上肢或軀幹部出現節段性分佈的淺感覺障礙區,深感覺多正常,肌力下降,雙手握力下降。四肢肌張力增高,可有折刀感 ;腱反射活躍或亢進 :包括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橈骨膜、膝腱、跟腱反射 ;髕陣攣和踝陣攣陽性。病理反射陽性 :如上肢 Hoffmann 徵、Rossolimo 徵、下肢Barbinski 徵、Chacdack 徵。淺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睪反射減弱或消失。如果上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提示病損在該神經節段水平。

  四. 交感型頸椎病

  1、頭部症狀 :如頭暈或眩暈、頭痛或偏頭痛、頭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頭暈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症狀 :眼脹、乾澀或多淚、視力變化、視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霧等 ;耳鳴、耳堵、聽力下降 ;鼻塞、“過敏性鼻炎”,咽部異物感、口乾、聲帶疲勞等 ;味覺改變等。

  3、胃腸道症狀 :噁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以及咽部異物感等。

  4、心血管症狀 :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有時感覺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經節段或走行分佈。以上症狀往往與頸部活動有明顯關係,坐位或站立時加重,臥位時減輕或消失。頸部活動多、長時間低頭、在電腦前工作時間過長或勞累時明顯,休息後好轉。

  6、臨床檢查 :頸部活動多正常、頸椎棘突間或椎旁小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壓痛。有時還可伴有心率、心律、血壓等的變化。

  五. 椎動脈型頸椎病

  1、發作性眩暈,複視伴有眼震。有時伴隨噁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症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

  2、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多在頭頸處於某一位置時發生。

  3、偶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可出現一過性癱瘓,發作性昏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