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是由於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又稱乳糖酶缺乏症。在我國,可發生於嬰兒期、兒童期和成年期。一般根據其臨床表現、臨床輔助檢查可明確診斷。
1、根據臨床表現判斷
症狀可能包括腹痛、腹脹、腹瀉、產氣及嘔吐,通常在喝完牛奶後半小時到兩小時之間開始發生,嚴重度取決於患者吃或喝的量。如果在飲食中消除乳糖後,就沒有對應症狀,則可以初步確認診斷。
2、根據輔助檢查判斷
(1)氫呼氣試驗:測試前12小時須禁食,然後攝入25g乳糖,如果患者呼吸中的氫氣或甲烷含量高,就表示乳糖不耐的機率大。這是最準確的乳糖不耐的檢測方法。但由於這種測試可能導致嚴重腹瀉,而且需要禁食時間比較長,所以通常不對嬰幼兒使用;
(2)其他測試:糞便酸鹼性、大便還原糖、尿半乳糖、腸道病理切片等也可用於診斷乳糖不耐受。
對於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治療:
1、一般治療:如果大便次數沒有明顯增加也不影響生長髮育可以暫時觀察;輕症患者可減少母乳或配方奶的攝入,嚴重乳糖不耐受者,應避免食用含乳糖類乳製品,可選擇代乳品及無乳糖乳品,注意一定要保證營養的攝入;如症狀好轉可以根據患兒耐受情況,逐漸增加母乳餵養次數;
2、藥物治療:適當服用乳糖酶,有利於乳糖消化吸收,從而緩解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