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但受疫情影響,有的患者只要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就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本期,我們邀請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解立新和主治醫師肖坤,給大家談談如何正確區分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新冠肺炎。
記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新冠肺炎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肖坤:普通感冒就是大家常說的感冒,又稱“傷風”,一般由著涼、勞累等因素引發,主要由常見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造成,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症狀表現有鼻塞、噴嚏、流涕、發熱、咳嗽、頭痛等,體力、食慾多無明顯影響,很少出現明顯的頭痛、肌肉痠痛等全身不適,症狀較輕,多可自愈。普通感冒通常沒有明顯發熱,即使發熱一般也是中低度發熱,通常1-3天能降至正常,服用退燒藥有效。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分為甲(A)、乙(B)、丙(C)三型,可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汙染物品的接觸傳播。患者多表現為發熱、咽痛、流涕、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呼吸道症狀。部分患者會出現咳嗽、高熱,甚至有肺炎表現。流行性感冒的發病特點是起病急、進展快,患者多有明顯發熱,而且常常表現為高熱,應用針對流感病毒顆粒表面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治療,可有效緩解症狀。流感病人中,多數患者症狀相對較輕,部分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及合併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症狀較重。
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病,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是目前主要傳染源。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臨床上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乏力等,無肺炎表現。部分感染患者早期病情平穩,重症患者多在發病1周後出現呼吸困難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性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甚至繼發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人群普遍易感,多數患者預後良好。
記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新冠肺炎,該如何鑑別?
肖坤:通過前面說的症狀就可以進行初步鑑別。普通感冒和流感多表現為上呼吸道症狀,部分流感患者有肺炎表現。新冠肺炎主要表現為下呼吸道症狀,多有典型的肺部影像學表現。
普通感冒和流感年年有。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沒有明顯季節性,是常見疾病。流感雖全年都可發病,但高發季節主要是冬春季。流感病毒每年都會出現變異,高發流行季節病毒往往毒力較強、傳染性大、患病人數多,可在一定地區範圍內傳播。新冠肺炎是2019年底冬季新近發生的疾病,有典型的流行病學史。
針對流感,醫院多對患者進行鼻或咽拭子檢測,包括病毒分離培養、抗原檢測、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等,以明確診斷。新冠肺炎主要是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新冠病毒高度同源來確診。
記者: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一定要去醫院就診嗎?普通感冒、流感患者會再感染新冠肺炎嗎?
解立新:如果出現了發熱、咳嗽等症狀,建議先自我評測,如體溫是否超過37.3℃,是否有持續發熱情況,有無呼吸困難、身體乏力等症狀,家庭成員是否同時發病等。如與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有過密切接觸,建議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都要去做篩查。在早期觀察時,要做好隔離,分開使用餐具,注意衛生,對房間進行消毒,每天監測體溫,若有異常情況及時上報社群和衛生行政部門,併到醫院就診。
混合感染的現象是存在的,新冠肺炎患者同時感染普通感冒和流感,或普通感冒、流感患者同時感染新冠肺炎都有可能出現。老年人合併慢性基礎疾病、免疫抑制病人更容易出現混合感染。這些患者在被新冠肺炎或者流感病毒打擊以後,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易感性進一步增加,合併其他呼吸道病毒、細菌、真菌感染的風險和機率會增加。
流感病毒的毒株與新型冠狀病毒毒株並不相同,即使接種了流感疫苗,對新型冠狀病毒也無預防作用,仍然可能被感染。因此,提前注射的流感疫苗不能夠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平常還是要做好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少聚集。
記者:如何預防感冒和流感,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解立新:在流感高發期,基層官兵多是集體生活,防治措施不當容易引發群體性流感事件。首先要加強室內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環境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和個人防護習慣;避免聚集性就餐,儘可能減少在人群密集場所的停留時間,若必須去要戴口罩;個人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運動,增強體質,避免吹風受涼。確診為流感的官兵要按規定進行隔離治療,切斷傳染源。
老年合併慢性基礎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要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積極對症支援治療,最好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有慢性肺部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建議接種肺炎疫苗,提高機體免疫力。最重要的一點是,對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要做到“五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內容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