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截骨時容易犯的錯誤股骨側常見失誤1、股骨外旋截骨時易犯的錯誤所謂的股骨外旋截骨是膝關節假體股骨後髁設計在同一水平時,由Insall提出的一種簡化假體設計製造工藝,並方便手術的股骨截骨方法,即“Insall線外旋截骨”法。它的操作方法是,先在水平線上進行脛骨平臺的水平截骨,然後屈膝90°平行脛骨截骨面進行股骨前後髁的截骨。這個方法很科學,但是非常缺少實際可操作性,因為在截骨過程中往往會由於內外側張力的不同(內側張力大於外側張力)而導致股骨的外旋截骨度不夠。西方人通過對西方人種膝關節的研究,認為在股骨內外後髁連線外旋3°以後可以和Insall線達到一致。因此很多公司設計出的股骨截骨器械多是採用後髁定位的旋轉截骨,即以股骨後髁連線進行外旋3°的股骨外旋截骨。這是採用對西方人膝關節體質解剖特點設計的一種折中的方式,對患者一律採用這種截骨方法顯然不會適合所有人,更會由於中國人和西方人解剖特點的不同而導致明顯的偏差。我們經常會發現,使用這種截骨方法進行股骨截骨以後,常常會出現髕骨外側支援帶緊張。因此,術者往往採用髕骨外側支援帶鬆解的方法進行髕骨軌跡的重新矯正。所以,在股骨旋轉截骨時不能一律採用外旋3°的截骨,還有幾種股骨外旋截骨的參考軸線,如A-P軸線、Whitesside’s軸線、Clinicepicondylaraxis(CEA,臨床髁間軸線)和Surgicalepicondylaraxis(SEA,外科髁間軸線)。最好的外旋截骨應該做到個性化,根據我們多年的研究,相對個性化的外旋截骨應該參考股骨SEA。
2、前方過量截骨這是一個低階錯誤,但是即便是做過很多TKA的醫生也會偶爾發生。其原因有二:
(1)股骨截骨定位杆安置位置失誤,開髓定位偏後或插入髓腔過淺,定位杆遠端沒有插過股骨狹部;
(2)股骨截骨板截骨定厚鉤放置靠上或者沒有放在股骨髁-股骨幹移行部前外側脊上。對於一些“有經驗”的醫生來說,出現這樣的失誤多是由於追求小切口,不能在直視下進行股骨開髓孔盲鑽導致。
3、沒有認識股骨畸形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股骨畸形是很常見的。由於股骨幹或股骨髁畸形導致TKA操作失誤的情況並不少見。因此,在手術前拍攝下肢負重位全長片極為重要,至少要拍攝股骨幹的全長片。這對於設計手術方案、減少截骨失誤很有必要。
脛骨側常見失誤1、脛骨解剖變異通過拍攝下肢全長片或脛骨全長片可以發現脛骨先天發育彎曲和後天畸形。除了拍攝全長片以外,脛骨髓外定位是避免截骨失誤的有效方法。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畸形,在脛骨幹側方成角在10°以下時一般都可以通過髓外定位的方式發現並進行關節內校正。當脛骨幹畸形超過10°或者發生扭轉成角的時候,關節內校正往往不能奏效,這是則需要進行關節外截骨校正。當脛骨畸形校正後,才可以進行TKA手術。
2、低位關節線和高位髕骨這種情況多是脛骨平臺截骨過多造成。當發生平臺骨缺損時,術者為了避免截骨後出現骨缺損而追求完整的截骨面,於是便增大脛骨截骨厚度,從而出現了低位關節線和高位髕骨。
3、高位關節線和髕骨填塞這種情況最常見於脛骨截骨過少時又使用了厚的聚乙烯墊片所致。當有較重的屈膝畸形時,常規截骨後一般容易發生伸膝間隙不夠,術者為了獲得屈伸間隙相等,多喜歡對股骨遠端進行增加截骨。去除了骨贅之後又鬆解過多,這時往往需要選擇厚一些的聚乙烯墊片來保持關節的穩定。這樣雖然解決了關節穩定的問題,卻出現了關節線上移和低位髕骨。低位髕骨常會的屈膝超過90°時發生“髕骨填塞”。
避免上述失誤的方法是,無論患者是否有屈膝畸形或者平臺骨缺損,都進行等量截骨(即鋸掉厚的骨就放置多厚的聚乙烯襯墊)。
二、軟組織平衡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傳統上對軟組織平衡的理解是韌帶和關節囊的鬆解與重建,尤其是認為軟組織平衡的核心含義就是要鬆解攣縮的韌帶,其實這是不全面的理解TKA手術的軟組織平衡理論。值得欣慰的是,現今很多學者已經認識到所謂的軟組織平衡並不僅僅是對軟組織的處理,認識到骨贅也是影響軟組織平衡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人在處理骨贅時主張要將其徹底清除。
要知道韌帶在組織學上是平行排列的纖維,這種組織是不會主動攣縮的,但是它卻會被“拉長”。我們之所以見到了韌帶“攣縮”其實有兩個原因:
1、韌帶周圍附著了瘢痕,由於瘢痕的攣縮導致了韌帶發生攣縮;
2、韌帶周圍有增生的骨贅,骨贅的支撐使韌帶出現緊張。對於前者,清理瘢痕就會得到韌帶的鬆解。而值得說明的是後者,雖然我們看到了骨贅的支撐會使韌帶緊張,但是另一方面卻由於骨贅長期對韌帶的支撐還將把“拉長”韌帶。這時如果手術徹底清除了骨贅,被“拉長”的韌帶卻由原來的緊張變得鬆弛。韌帶鬆弛會對軟組織平衡造成新的影響,這種鬆弛的韌帶將比其緊張更難處理。因此,我提出的理論是:有限清除骨贅。在處理骨贅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將其徹底清除,要適當地留下一些骨贅(主要是在平臺側),讓保留下的骨贅繼續支撐鬆弛後已經是病理性的韌帶,令其繼續維持手術需要的張力。
三、假體方面容易犯的錯誤PS與CR假體的差異兩種假體由於設計理念不同,因此手術原則也不會一樣,一定不能用做PS假體的手術方式進行CR假體的手術。
1、後傾特點不同兩種假體股骨部件和聚乙烯襯墊形合度的不同,尤其是MBCCR平臺由於聚乙烯襯墊的後脣高,因此要求有較大一些的平臺後傾度,同時術後膝關節應該保持一定的緊張度,絕對不能使膝關節不能過伸。
2、“髕骨友好”型假體不一定對髕骨友好所謂的髕骨友好型假體的特點是股骨部件髕骨面的“凹道”較深,有所謂的髕骨生理性運動軌道。但是,這一定是在將髕骨放到正常生理位置上以後才能有效。如果不能講髕骨放到它應該的生理位置上時,由於軌道的作用將迫使髕骨只能在假體設計好的軌道中運動,看似髕骨在股骨假體中的位置很好,但其實它是被迫接受假體軌道引導,這將使得髕骨一側應力倍增,從而導致髕骨疼痛。
四、縫合時容易發生的錯誤說到縫合可能很多人認為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其實不然縫合細節將決定術後的效果。屈膝位置縫合(從內及外)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種體位下縫合將會是術後屈膝鍛鍊更加容易,不會由於縫合處的牽拉產生疼痛而影響屈膝鍛鍊。
五、康復中容易發生的錯誤
1、關於膝關節功能練習器(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機)很多人喜歡在TKA術後使用CPM機,認為它會幫助患者恢復膝關節的活動度。其實術後即刻使用CPM機是欠妥當的,這是因為術後關節創傷及周邊組織並沒有癒合。術後的膝關節其實並不僵硬,患者膝關節活動不良的原因是由於疼痛造成的。如果此時使用CPM,將會由於膝關節反覆的活動而發生出血、腫脹,嚴重影響TKA術後康復。因此我們建議在TKA術後6周內不用CPM機。
2、不同型別假體術後的康復方法有別假體型別不同康復特點不同。CR假體由於手術使得關節間隙略微緊張,因此術後要加強伸膝鍛鍊;而PS假體由於POST的作用使得在屈膝30之前時的旋轉度幾乎沒有,對髕-股關節的影響較大,因此在被動屈膝要注意,不宜用力屈膝。如果對髕骨處理不好時,“髕骨友好”型假體在康復中的問題較大,會由於假體對髕骨的限制使得屈膝時疼痛。因此,在術後早期對於髕骨友好型假體更不宜強力被動屈膝,也先不宜做“盤腿”動作。
3、關於負重下蹲的錯誤很多人在康復過程中令患者做“騎馬蹲襠式”甚至下蹲,這種鍛鍊方法對於高屈曲型假體問題不大,但是對於常規假體則不適宜。因為在高屈曲下負重將加重聚乙烯襯墊後方的磨損,對於PS假體還會使其POST磨損加重。因此,TKA術後不建議下蹲,但是不影響非負重下的高屈曲鍛鍊(這樣不會對假體造成損傷),而下蹲的功能僅做一種儲備功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